作者:凌軍輝來源:半月談
從2001年起每年迎來各領域精英人士前往休假的北戴河,今夏迎來的60位尊貴客人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海歸。這充分顯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中國對于華夏兒女每一分創新能力的珍視和呵護。
32萬海歸:改革創新的“尖刀連”
“海歸”作為一個群體的出現,與中國改革開放密不可分。
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作出擴大增派出國留學人員的指示后,中國留學史掀開了新的一頁。30年來,121萬中國學子負笈求學遍布100多個國家。這場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留學潮”,為中國發展提供著重要的智力支持。施正榮、鄧中翰、李彥宏、陳和生……約32萬留學青年懷報國之志,負學識技術,毅然回到祖國創業,成為國家建設的生力軍。
現年45歲的施正榮是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僅僅5年時間,他便完成了從科學家到中國首富的完美轉身。1988年,留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施正榮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教授,成為世界上攻克“如何將硅薄膜生長在玻璃上”難題的第一人。
2001年,持有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發明專利的施正榮,毅然放棄在澳大利亞的優厚待遇,回國創業。臨行前,他對自己的岳父說:“讓太陽能進入千家萬戶,是功德無量的事。而在已經改革開放的祖國,我的作用會更大。”2006年,施正榮被《福布斯》評定為中國巨富頭號人物,2007年10月被《時代》雜志評選為45位“世界英雄”之一。
像施正榮這樣帶著高新技術和發明專利回國創業的海歸還有很多。
鄧中翰,“中國芯”的開創者,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9年回國創業。在這位少帥帶領下,目前中星微公司已有專利上千項,產品銷售超過上億美元,百分之百打入國際PC主要品牌,并占有6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星微至今沒有一起知識產權糾紛,樹立了中國技術創新在國際上的良好聲譽。
李彥宏,中國最大的搜索網站百度公司創始人。1999年,在美國學習和工作了8年的李彥宏帶著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毅然回國創業。2005年8月5日,李彥宏創建的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首日掛牌,股價飆升逾3倍,收盤價達到122美元,一度成為美國股價最高的中國上市公司,也成為美國有史以來上市當天收益最多的10只股票之一。
“過去30年當中,公派留學培養了一大批在高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中國最急需的骨干人員,他們不僅帶回了國外先進的知識和技術,更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國際化的視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方茂田評價說。
大批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據統計,在國家重點項目學科帶頭人當中,有72%是海歸;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項目第一完成人當中,66.67%是海歸;81%的中科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是海歸;教育部直屬高校在崗校長中,80%是海歸;全國高校博士生導師中,2/3是海歸。
新海歸“放下身段”為夢想砥礪青春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留學生大多是經過嚴格挑選后公費派出。1985年,國家取消了“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出國熱在全國迅速升溫。“以前的留學,更多的是公派留學、精英留學;今天則變成了全民留學、大眾留學,人們有選擇地自主留學。”教育專家徐小平說。
和前輩們相比,如今的小“海歸”們涉及的專業領域更廣、思維更活躍、個性更鮮明,當然,他們面臨的競爭和壓力也更大。與老海歸相比,他們更能放下精英身段,為夢想打拼的道路走得更加實際。
“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須做好各方面準備,海歸也不例外。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是從最底層的工作開始的。”新海歸孔超先后試水匯豐、奔馳等跨國公司后,最終選擇在法國一家體育用品公司開始自己的事業。2001年,20歲的孔超遠渡重洋到澳大利亞的約克大學念工商管理專業,2007年學成回國,發現國內就業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孔超對半月談記者表示,好在自己在國外讀書時,邊打工邊學習,積累了很多實踐經驗。“我的夢想是最終創建一個屬于自己的體育品牌。”雖然現在還只是部門經理,但孔超對未來充滿自信。
從美國學成歸來的王洪偉8年前回國創業,目前已是一家大型國企的高級管理人員,經常參加各種海歸聚會。他發現,跟他同一批出去的所謂老海歸們在國內的事業都干得挺不錯。他認為,一個優秀的海歸是不會讓自己成為“海待”的。
透過新老海歸發展變化的表象,不難發現,海歸們對創業的激情并未減退,在各領域引領中國創新熱潮的作用始終如一。特別是在互聯網產業方面,海歸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體現,一大批海歸將國外的商業模式帶回中國,復制了一系列成功的公司。唐越、梁建章和沈南鵬模仿國外已經成熟的機票、酒店預訂網站回國后各自開創了e龍和攜程網,而邵亦波更是將ebay搬到了中國,創建了易趣。
歸國創業:產業轉型時期祖國的召喚
改革開放30年后,步入經濟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對創新能力的渴求日益迫切,“知本”的稀缺性、重要性遠超過“資本”。
曾經在美國南加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碩士學位的鄧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海歸創新的優勢主要有兩點,一是具有深厚的專業技術背景,受到過正規的培訓,如管理能力等,這些都是本土企業家比較欠缺的;二是海歸大多喜歡采用Team work(團隊合作)的方式工作,企業容易建立一種團隊文化,能盡快適應國內環境。
愛中國,就回國創業!這是地方政府對海外學子的深情呼喚。為了給出國留學人員歸國創業營造良好環境,地方政府頗費心思。僅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內目前已有100多家。
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介紹說,2006年4月,無錫市在江蘇省內率先啟動實施了以招引海外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為重點的“530”計劃,從2006年起,用5年時間吸引30名海外領軍型人才到無錫創新創業。無錫新引進的光伏太陽能產業,去年產能已占全球的10%,占全國的50%。“海歸人才正日益成為推動無錫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在目前產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充分發揮海歸人才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楊衛澤表示,2008年,無錫將以推進實施第三批“530”計劃為重點,確保3年內再引進1000名以上海外留學歸國人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