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家長會過度干預,甚至替子女與用人單位面談
“薪酬和福利待遇”始終是家長最看重的“硬條件”
晨報記者謝克偉
應屆生子女若提出暫不就業,家長怎么看?為了解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家長對子女就業的看法,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對806名高校應屆畢業生家長進行調查。昨天公布的《2015年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之三》顯示,部分應屆畢業生畢業后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學一段時間。對于這種想法,有55.6%的受訪家長表示若理由充分會支持。
雖然大部分家長表示尊重子女本人意愿,但事實上家長對于子女擇業的影響不容小覷。走訪座談中了解到,一部分家長不愿放手,而是過度干預子女的就業決策。家長陪子女去招聘會和人才市場投簡歷、替子女與用人單位面談等現象并非個案。
“體制內”工作是首選
調查顯示,51.5%的受訪家長希望子女進入機關事業單位,27.8%希望子女進入國有企業,14.6%希望子女進入外資企業,僅有2.2%希望子女進入私營企業。與去年同期對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的調查結果相比,家長求穩傾向更濃—家長選擇機關事業單位的比例比畢業生高18.2個百分點。
調查同時顯示,在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作的家長更偏向子女走相同的職業道路,分別有64.6%、40.6%的受訪家長希望子女進入同類單位就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私營企業工作的家長,僅有1.9%希望子女到同類性質單位就業。事實上,根據去年同期對應屆高校畢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僅11.6%的受訪畢業生簽約機關或事業單位;家長希望子女簽約私營企業的比例僅為2.2%,而事實上36.5%的受訪畢業生簽約的是私營企業。
在“薪酬和福利待遇”、“解決戶籍”、“工作地點”、“發展前景”、“與興趣、性格相符”、“企業(單位)文化和工作氛圍”6項因素中,“薪酬和福利待遇”始終是家長最看重的“硬條件”,有79.9%的受訪家長認為此項因素最重要,而發展前景成為家長最看重的“軟條件”。
家長更認同社會關系
對于子女畢業后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59.4%的受訪家長認為“專業背景”最重要,44.7%認為“有工作或實習經歷”,41.8%認為是“對收入、待遇等要求合理”,38.3%認為是“具備相關資格證書”。與去年同期對應屆高校畢業生的調查結果相比,家長與畢業生的選擇排序基本一致,均最看重自身實力。同時,家長更認同社會關系的作用,近三成家長認為擁有一定的社會關系最重要,比畢業生高出20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有71.2%的受訪家長希望子女在上海就業,與同期對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的調查結果相比,比重低于畢業生9個百分點。家長對就業地域的傾向相對多元化,14.4%的家長傾向于北京、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6.1%傾向于江浙地區,2.7%傾向于其他地區,還有4.2%表示無所謂。
家長期望值更接地氣
據調查數據加權計算得出,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薪資約為5100元,與去年同期對本市高校應屆畢業生的調查結果相比,家長期望薪資比畢業生低約700元,比畢業生實際簽約薪資高約300元,更接近實際水平。部分家長在座談會上坦言,家長對子女的第一份工作關鍵在于融入社會、積累經驗和提升個人能力,而不是薪酬待遇水平。
調查顯示,50%的受訪家長表示支持子女參與“下基層”或“西部計劃”等促進就業政策,21.7%明確表示不愿意,19.4%表示實在無法就業時再考慮,8.9%表示不清楚。走訪座談中了解到,表示支持的家長主要是考慮到畢業生服務期滿后,報考公務員(課程)、事業單位、碩士研究生等能享受一定的政策優惠;而不支持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服務地區位置偏遠、條件艱苦、待遇較低,在實際操作中經常遭遇專業不對口、服務期滿找不到工作等困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