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到十年,中國將在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等基礎科研和應用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引領碳與光相結合的科學發展趨勢”,在“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國際研討會開幕式上,校長黃維院士大膽預言。
6月3-4日,由國家級江蘇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江蘇省柔性電子重點實驗室主辦,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海外人才緩沖基地)承辦的“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國際研討會(iSOME-2015)在寧隆重舉行。海內外專家學者近300人出席會議,其中,不乏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韓國、印度、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全球知名學術出版機構 《自然》、Wiley的30余位杰出專家學者。棲霞區常務副區長曹海連、我校校長黃維院士、副校長喬旭教授等出席開幕式。
“旅途有好伴,千里不覺長”,研討會主席、校長黃維院士在開幕式上致辭,對境內外同行好友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棲霞區政府對會議的大力支持表示誠摯謝意。他指出,本次研討會聚焦先進材料前沿領域,將就有機光電材料及器件、有機/無機雜化材料與器件、信息顯示、信息存儲、固態照明、化學傳感、生物傳感、納米科學和生物納米技術、能源材料(尤其是光伏和鈣鈦礦型太陽電池)等課題展開研討。他強調,本次研討會的順利召開,將對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領域今后的發展起到很好的啟發和促進作用。
棲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曹海連代表棲霞區政府對研討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棲霞區是南京科教人才、科技創新的聚集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戰場,正致力于打造新興產業特色區、海港樞紐經濟區和科技創新示范區。他衷心期待,本次國際研討會為加強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領域的國際融合發展、協同創新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歷時兩天的 “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國際研討會(iSOME-2015),可謂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領域的高水平學術交流盛會。與會專家學者充分交流前沿課題,分享研究成果,深入思考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領域面臨的共同挑戰和歷史機遇。國際頂尖材料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楊培東教授,世界知名納米科技專家、德國兩院院士HaraldFuchs教授等多名杰出專家學者與會,共舉行40余場專題報告,整個研討會亮點頻現、精彩紛呈。許多豐富的科研成果,也在清潔能源、生物智能芯片、新材料電池、信息防偽等領域帶來廣闊應用前景,受到主流媒體廣泛關注。
為進一步促進學術交流、豐富科研成果展示,研討會共發布60余份墻報,并最終評選出墻報獎19位,包括特等獎1位、一等獎3位、二等獎6位、三等獎9位。閉幕式上,校長黃維院士、德國明斯特大學HaraldFuchs教授、韓國首爾大學Jwa-MinNam教授、Small期刊主編JoseOliveira博士先后為獲獎者頒獎并合影留念。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校長黃維院士代表主辦方致閉幕詞。他回顧了兩天中精彩的學術報告,向與會專家學者、研討會的組織者致以誠摯謝意。黃維院士表示,“光電子學、材料與能源”國際研討會(iSOME-2015)聚焦學科前沿,就人工光合作用、有機光電、多功能納米粒子和納米結構、太陽電池、催化、儲能器件、生物傳感和生物成像等課題進行了充分而深入的交流,彰顯了海內外學界、業界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多邊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光電子、材料與能源領域學科發展具有交叉、精準、極端、導向等趨勢”,黃維院士進一步期待,與會專家學者的前沿課題能夠產生豐碩的原始創新成果,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實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更大的貢獻。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由校長黃維院士領銜的先進材料研究院(IAM)創新團隊舉辦的iSOME年度盛會受到全球業界的高度關注,同行們紛紛以不同方式予以祝賀。閉幕式上,組委會收到團隊故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范紅金教授的賦詩祝福,詩曰:山清水秀遮不住/雨過天晴又是春/科研尚須多研討/一年一度聚仙寧/太陽造氫路漫漫/光電能源須儲存/神奇材料通天路/眾望所歸IAM。
據悉,校長黃維院士領銜的先進材料研究院創新團隊(IAM)自扎根南工以來,舉辦了一系列國際研討會,成為我校海外人才緩沖基地發揮海外人才孵化器和海外人才加速器作用的成功實踐。我校將以本次研討會的舉辦為契機,進一步密切與世界一流高校和知名學者間的深度合作,助推南工跨越式發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