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
最累“小升初” 家長、公校、民校都焦慮
由于廣州市今年將對小升初政策進行大幅度改革,至今仍未明確出臺的小升初政策伴隨著一場又一場通氣會一絲一絲地透出風聲,今年面臨小升初的家長和學生們的心情也因此忽高忽低。同樣忐忑的還有學校,公辦學校擔心民辦學校掐尖子,民辦學校擔心不讓筆試拔不到尖子。
新政策下,小升初焦慮到底如何“破”?
家長:
怕電腦派位進差校 趕考如趕集一場不漏
“派位靠不住,民辦太激烈,資源又不平衡,你說我怎么可能不焦慮?”——家長心聲
劉飛(化名)為了女兒小升初的事情最近幾乎夜夜失眠,“估計不到孩子拿到錄取通知書那天我都睡不著。”劉飛本人是廣州市一名普通公務員[微博],女兒目前在越秀區一所省一級小學讀6年級。
孩子參加一系列選拔考試
“孩子是真辛苦,1月31日剛剛參加完一場民校密考,考回來就哭了,題目太難,題量又大,對孩子打擊太厲害了,說再也不要去參加這些考試了!”劉飛掰著指頭告訴記者,孩子最近參加的一系列選拔考試,“1月3日是奧校選拔考,這個難度太大,考出來直接說考糊了,我們也只是練兵,又參加了‘二火’(二中火箭班)選拔、1月23日、24日連續參加了兩場機構舉辦的排位賽,其中一個排位賽報名人數超過1.2萬人。所以可見小升初的家長都在拼,誰敢掉以輕心!1月31日參加了一場民辦中學搞的‘密考’,也是黑壓壓的上千人,2月1日、2日又參加了一個廣東省數學學會搞的‘數學冬令營’,其實就是考數學!”
除了筆試,還有今年興起的面試,劉飛參加了起碼6個以上小升初的QQ群,也報名參加了一些機構輔導班,最近一段時間幾乎是頻頻帶著孩子參加各種摸底測試、排位賽,就是希望為面試增加籌碼。
“不是我們不想孩子輕松,你看看,我們對口之一的某中學已經是去年越秀區中考[微博]第一名,平均分是674分左右,但是去年廣州市中考第一名是一所民辦學校,平均分去到729分,而同屬我們小學對口的電腦派位學校,另外一所中學中考平均分前年只有537,如果僅僅是依靠電腦派位,能夠派前一所中學的名額只有33人,還要和另外幾個小學分,而派到后一所中學的名額是5個班,現在可能只是幾分差距的孩子,如果進了不同的中學,將來可能是100多分的差距,你是家長你不焦慮?”
至于考民校,劉飛坦言,如果僅是考試劃線倒是簡單了,但是現在只能面試,而以往一般拿到小英賽、華杯賽的獲獎者都會有公辦學校重點班提前掐尖,今年因為老三區取消一派,這些孩子為求穩妥也開始集中擠到民辦學校來,這就導致民辦學校今年學位的搶奪也異常激烈,“派位靠不住,民辦太激烈,資源又不平衡,你說我怎么可能不焦慮?”
民辦初中:
每年收上千條子 面試程序公平很重要
“老百姓擔心我們為條子生大開方便之門,殊不知我們比他們更怕條子生”——民校坦言
今年取消民辦中學筆試招生的消息確定后,關于民辦面試招生的公平性又成為待考家庭關注的問題。
越秀區一間排名靠前的民辦中學招生辦負責人告訴記者,老百姓擔心我們為條子生大開方便之門,殊不知我們比他們更怕條子生。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學校每年招生不到300人,但是每年收到的條子都上千張,各種各樣的關系、門路,“作為民辦學校,有很多事情需要仰仗社會資源,不可能完全推掉,加上民辦學校是自主招生,又不能用公辦學校的政策做擋箭牌,以前筆試其實是個很好的擋箭牌,現在面試就需要花更大的力氣在程序上確保公平。”
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初步的方案是設置10個面試組,參加面試的學生通過抽簽的方式到不同的面試組面試,然后由老師即時打分封存,最后排位錄取,如果家長想走關系就要搞定所有面試老師,這個顯然是不現實的,“我們也希望通過程序保證面試結果公平、公正,并能夠讓我們招到滿意的生源。”
民校:獎項成績仍重要
目前,大部分民校都已經公布招生信息,在這些學校的報名表中,多數要求學生提供五、六年級的成績分數以及小學階段的獲獎情況,一名民校校長向記者透露,一般來說他們學校招生的人數在350人左右,他們設計了好幾個面試方案,最后確定面試人數不能超過800~1000人,但是目前已經報名的人數就超過3000人。所以,考慮到實際招生的難度和可操作性,學生提供的學校成績或獲獎情況肯定會對面試機會和錄取有影響。
有民校負責人坦言,今年第一年主推面試,不管是學校還是考生對招錄工作都不太有把握,尤其是面試效果、整體流程怎么走,招來的學生怎么樣、如何通過幾分鐘的面試來考察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都需要摸索,所以盡管主管部門不贊同看杯賽成績或在校成績,但每個民校的報名表中,曾獲獎項和五、六年級成績仍是很重要的部分。
公辦初中:
明年將是公辦初中 優質生源的低谷
每年都會遇到派位來的好生源被民校錄取而流失的情況,學校雖然惋惜,但也理解家長選擇——公校無奈
“公辦學校取消招收‘推薦生’后,這部分原來可以作為‘推薦生’的小學優秀畢業生,全市約有3000人左右可能會投奔民辦初中,公辦初中將失去一批優質生源,可以預見,明年將是公辦初中優質生源的低谷。”一名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今年的小升初局勢。
海珠區一名公辦中學老師告訴記者,現在民辦學校掐尖掐得太厲害了,公辦學校每年和民辦學校的中考分數都有幾十分的差距,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就是變相拉大教育資源的差距,讓教育公平問題越來越難解決,畢竟民辦學校是要收費的,政策一味向民辦學校傾斜,導致高價優質學位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好,免費學位缺乏競爭力,最終還是有悖于教育公平的原則。海珠區小學的尖子生首選都是拼優質民校,現在很多公辦小學為了防止民辦學校掐尖,已經開始不公布考試成績,全部以ABC的等級來劃分。但是民辦學校有民辦學校的辦法,以今年為例,盡管教育局表示不能舉行筆試,但是各種機構的排位賽,校外競賽還是不少民校招生的標配,并不會影響他們掐尖。也有公辦學校負責人表達了不同的看法,越秀區一家公辦中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每年都會遇到派位來的好生源被民校錄取而流失的情況,學校雖然惋惜,但也理解家長的選擇。
公校一樣可以出尖子
“相比民辦學校必須靠‘刷’中考成績吸引生源,公辦學校沒有這方面的壓力,所以在素質教育方面可能空間更大一些。”這位負責人指出,家長根據中考成績來挑學校其實有失偏頗,“民辦學校的生源都是經過挑選的,實力均衡,自然平均分會很高,但這不表示民辦學校教學質量就會更好,公辦學校一樣可以培養出尖子生,只是因為后半段的學生拉低分數太多,所以導致平均分無法和民辦學校相比。”
他山之石:
單校劃片+搖號 杭州小升初焦慮低
本報記者曾經多次前往浙江杭州考察當地小升初的情況,目前,杭州的小升初總體來說遵循“公辦不擇校、擇校到民辦”的原則,而在公辦小學就近派位進入中學的政策方面,據杭州市教育局初教處處長蔣鋒介紹,目前杭州公辦學校的“小升初”政策,是一所初中對應幾所小學,根據就近的原則,免試入學。如果初中招生人數少于小學畢業生人數時,再按一表生二表生等排序錄取,沒有錄取的學生,由教育行政部門協調統籌安排。這種入學方式決定了學生只要確定在哪里上小學就確定了在哪里上中學,不存在同一所小學的學生可能派位去最好的中學,也可能派位去教學資源較差的中學,所以家長對于孩子小升初的情況多數心中有數,不存在運氣好壞或落差太大的問題,自然也就沒那么焦慮,“這個政策實行了多年,已經很成熟,家長們也都很認可。”
至于民辦學校招生方面,杭州最好的民辦學校之一文瀾中學校長任繼長坦言,“擇校到民辦”是杭州小升初陽光招生政策的一部分,但是為了將優質學位惠及更多的市民,從2014年開始,杭州所有的民辦學校,當報名人數超過招生指標時,60%的招生名額要拿出來通過搖號確定錄取名單,民校本身自主招生的名額只占總招生名額的40%,而民校報名必須公開面向全社會,也就是誰都可以報,最后由搖號來決定優質資源給誰。這就決定了,在整個小升初的群體中,只有民辦學校的40%的學位屬于可調整、可競爭的優質學位,其余大部分學位都是跟隨學區、學校提早規劃確定好了,不確定因素大大減少,除了類似搖彩的民校搖珠,其余的學位都不存在不確定性,“這也是杭州家長們沒有這么焦慮的原因。”
越秀區一名公辦初中的校長表示,杭州的做法雖然好,但是前提是杭州基礎教育的資源比較均衡,這些年通過大量地建設教育集團,以優帶差,師資輪換、校長輪換,使得杭州整體教育水平比較均衡,這才能夠實施“單校劃片”的政策。
而目前在廣州,即便是同一個區域內不同中學的實力可能相差巨大,有的弱有的強,那肯定沒有家長愿意自己孩子所在小學被劃入相對薄弱的學校,所以才會有多校劃片的做法。才會導致家長在面對小升初的問題時有這么多糾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