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口袋、彈玻璃球……愛玩、會玩的“70后”用這些老游戲填滿了假期生活,“自娛自樂”成了他們寒假生活的關鍵詞。令人頭疼的小報加幾本《寒假生活》作業冊,難不倒“機智”的“80后”。
寒假正在進行時,“00后”是不是又被家長催著寫作業了?如今,沈陽小學生的寒假作業正悄悄“變臉”,私人定制、微閱讀、親子體育互動等創意無限、花樣翻新的作業讓網友們紛紛吐槽“生不逢時”。比起“00后”小鮮肉,前輩們的寒假是啥樣的?那時的寒假作業是咋完成的?2月3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調查發現,“70后”作業單調但假期不單調,“80后”有一群陪自己學習玩耍的伙伴,“90后”忙著補課和填滿作業本,而“00后”的作業不再是動動筆頭,更創新接地氣。
“70后”:語數倆作業本夠寫一假期
比起“00后”寒假作業的新意,“70后”的寒假作業單調得多。“70后”李先生回憶,小學時的寒假作業都是學校統一下發,只有語文、數學兩科。“跟現在孩子的作業比不了,當時只有語文和數學兩個作業本,還沒有英語、科學這些拓展項目,但我們寫得很認真,這兩本就夠寫一個假期的。”
作業很單調,但“70后”的寒假生活可一點兒不單調。記者在網上一項“不同年代青少年如何過假期”的調查中發現,“70后”的假期幸福指數居首。“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一個二年級的孩子都有手機、iPad,但不見得多快樂,假期不是在托管班,就只能宅在家里。”“70后”張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寒假雖然沒有網絡,沒有各種各樣的補課班,卻有一群能一同玩耍的同齡伙伴。打口袋、彈玻璃球……愛玩、會玩的“70后”用這些老游戲填滿了假期生活,“自娛自樂”成了他們寒假生活的關鍵詞。
“80后”:手工小報最經典也最頭疼
提到“80后”的寒假作業,手工小報絕對是不得不說的痛。網友“bobosky0854”回憶:“沒那么大的紙張,還得買2張A4紙粘起來,然后還得劃分板塊,怕字寫得不整齊還要劃線條。絕對是純手工作業,全手繪。”網友“不悔妹妹”吐槽:“文字都是自己寫上去的,內容大多喜歡摘抄,名人名言、科學小常識、腦筋急轉彎,能想到的都用上了。可惜美術不好,插圖永遠是畫不好的,所以每次都很痛恨小報。”
令人頭疼的小報加幾本《寒假生活》作業冊,難不倒“機智”的“80后”。“班上總有幾個學霸在剛放假時就狂做寒假作業,所以通常在第一次返校時,這些范本就成了我們‘借鑒’的榜樣。”“80后”小呂回憶,那時候每天都可以逗留在小伙伴家寫作業,然后各種開心、各種瘋,如今想想還是很懷念的。
“90后”:作業堆成山,假期比上學忙
假期比上學還忙,是很多“90后”回憶假期狀況的真實寫照。網友吐槽:好像白天時間幾乎都用在補課上——不是在補課,就是在去補課的路上。
補課占去大半時間,作業依然堆成小山,“燒腦難度”還提升不少。“90后”小梁吐槽:“作業冊里總有一些我們完成不了的題,擺明是考家長的。有些題真是連大人都做不出來。”小梁坦言,老師常說每天做一課,整個寒假就不會很緊張了,但事實上大家都是等最后快開學了再“沖刺”。“填滿是原則,有時候答案都是亂寫的,特別是數學,ABC隨機編一下。”
正如每個走過學生時代的人所感慨的那樣,有春節的寒假是最美的回憶。從“70后”到“00后”,每個年代都有自己過寒假的關鍵詞和幸福感。與其評論哪個年代的寒假最有特點,不如加快節奏跟上“變臉”寒假的腳步才更重要。(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蕭林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