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文化課要求不斷提高、各地高招錄取程序日趨益嚴格,加上招生計劃縮減,近兩年部分省市藝考生報考人數出現下降趨勢。
一個高校藝術類專業“特殊”招生,鼓動起多少考生和家庭的希望;一部藝考政策方案,牽動著多少人的關注和疑問。
部分高校近日公布的藝術類專業招生方案顯示,2015年藝考規則有較大變化,一些高校在文化考試成績、自主招生條件以及區域錄取人數等方面出現顯而易見的調整。
距離今年高考還有約半年時間,新一屆的藝考大幕已經拉開。一個“變”字,發出了哪些信號?暗藏了多少喜憂?
招生方案:多地“變臉”
1月28日,中國傳媒大學2015年藝考方案公布。與去年相比,明顯加大了文化考試的權重,先看文化考試成績,再看專業考試排名;同時還將北京地區錄取人數控制在本專業計劃總數的15%左右。
特別引人注意的是,今年報考中傳媒藝術類本科專業的部分考生,將在文化筆試中增加數學內容。
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各地高校藝考政策進一步收緊,不僅部分學校被取消“校考招生”資格,全面實施省級藝術專業統考,而且一些高校削減招生計劃,調整專業設置,對文化課成績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如清華大學聲樂類(限美聲唱法)要求男考生身高至少1.70米以上;中國傳媒大學對于獲得拔尖創新人才資格的考生,以往優惠待遇明顯,今年改為按藝術類專業錄取原則錄取;中央戲劇學院從今年起全面取消專科層次的招生;山東大學今年音樂類“校考”不再設置省外考點,對音樂類樂器種類加以限制。
廣東、湖北等省高校公布的藝考招生政策也有較大調整:2015年,湖北省停止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非美術類本科校際聯考,停止高職高專非美術類校際聯考。所有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均不再自行組織校考,只有少數特殊專業實行校考。
按照2015年廣東省普通高校藝術專業招生考試工作的通知,音樂美術類藝術科目考試實行省級統考,其他藝術科目統考未涉及的專業,如廣州美術學院和星海音樂學院兩校藝術類專業可自行組織校考,但廣東省美術科目統考涉及專業應在省級統考合格的基礎上組織校考。
政策調整:影響漸顯
不必諱言,因為文化成績要求偏低,藝考已成為一些考生“曲線”上大學的一條捷徑。
武漢市部分高中負責人告訴記者,往年高一高二學生因文化成績不理想轉而參加藝考的比較多見,有的高中學校不得不專門開設藝術高考班,藝考熱逐年升溫。
武漢市東湖高中有關負責人預測,2015年藝考文化課分數線可能還會漲,如果今后分數繼續提高,競爭將會更加激烈,這將使藝考生的傳統優勢大打折扣。
伴隨著文化課要求不斷提高、各地高招錄取程序日趨益嚴格,加上招生計劃縮減,近兩年部分省市藝考生報考人數出現下降趨勢。
據統計,2015年湖北藝術生總報名人數為36320人,其中參加美術統考的有22118人,較2014年減少2719人。而1月11日舉行的廣東省2015年普通高考美術科目考試中,全省42345名考生參加考試,比去年大約減少了2000多人。
湖北長江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才生認為,藝考人數下降,一方面是受高考總人數、出國棄考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有自行降溫的可能性。據他分析,隨著藝考政策的調整,招生計劃的減少,文化考試要求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考生的報考。“藝考將不再是高考捷徑”,“半路出家”突擊學藝的情況將會減少。
改革方向:減少“貓膩”
盡管部分藝術專業報考人數減少,但藝考仍屬不少考生的“理想志愿”。以南京藝術學院為例,該校今年計劃招生2200多人,而報考人達2.6萬人,其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計劃招生24人,報考人達3000多人。
因為專業課評分存在較大的“主觀彈性”,一直以來,藝考成為教育腐敗的一個重災區。特別是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受賄一案曝光,起因就是在學校特殊類型招生過程中為考生提供幫助而收受賄賂。
武漢工商學院招生就業部常務副部長朱宜認為,校際聯考是招生學校一方的行為,包括出卷、閱卷等,在某種程度上缺乏第三方的監督,容易出現暗箱操作,這是考生及家長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實行全省統考將更加公平、公正的選拔人才。
據分析,實行全省統考,對考生來說,備考壓力和趕考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緩解,而且有統一的考試大綱,這對考生來說,有較強的指導意義,讓他們的報考更有方向感和針對性。
也有人認為,擴大統一考試的范圍,增加了一考定終身的風險;藝考有其特殊性,統一考試很難滿足高校的個性化需求,過于依賴統一考試難以選拔高水平的藝術人才。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黃友文等認為,藝考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有關招生標準、要求、流程等,要向社會公開。對于特殊拔尖藝術人才應該保留一個通道,對他們文化課成績的要求可以適當降低,但要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和標準,并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