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多所高校首次公開財務賬本,各校財務“坦誠”程度不一
高校“家底”將不再是秘密。大約半年前,教育部發布包括財務資產在內的高校信息公開50項清單,并設置嚴格時間限制。2014年10月前后,廣東多所高校首次按照清單公布了相關信息。這意味著,除政府財政信息公開已成例牌,高校的財務信息公開終于也有了“緊箍咒”,且某種程度上講,執行標準甚至嚴過政府。
■專題策劃:新快報記者 陳紅艷
■專題統籌:新快報記者 鄭 銳
■專題采寫:新快報記者 王 娟
信息公開大限已過,高校“成績”如何?
上周末,新快報記者調查了十所在穗一本高校,發現財務信息往往較難獲取,“坦誠”程度也參差不齊。
財務信息公開 高校比政府更“有料”
最近幾年,行政機關的財政信息愈加趨向透明規范,但對高校這樣的事業單位,財政部門的要求多為“參照政府執行”,未作剛性約束。但新快報記者獲知,2014年7月,教育部就以業務主管機構的身份,向各省及各部屬高校發文,祭出高校信息公開“大招”。
文件核心內容是一份清單,幾乎事無巨細地羅列了包括基本信息、招生考試、財務資產、人事師資、教學質量、學生管理、學風建設、學位學科、對外交流、其他等十大領域內容,細化到總計50小項。
對較為敏感的財務資產信息,教育部指令高校不僅公布收支預決算,還須告示校辦企業的資產、負債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前者代表年度資金來源及流向,后者相當于經過多年經營,積攢下的“家業”到底有多大。而后者,正是經學界和輿論多方呼吁,但政府財政公開圖譜卻至今缺損的重要版塊。
對于清單發布后的初次實施,教育部給直屬高校設置了“大限”,即2014年10月前,在各自官網開設專欄,統一公布50項信息。未來,各高校都必須遵守及時公開原則,及信息生成后20個工作日內公開。若有項目發生變化,也必須在20個工作日內更新。
十所一本高校 少數信息難以查詢
高校信息通常有兩個渠道可查,一是各自官網,二是所屬教育部門的高校信息公開專欄。十所高校官網均設有信息公開專頁,其中多數以教育部文件為大致藍本,分類存放各項信息。這對需要獲取信息的師生以及抱有監督意愿的公眾而言,無疑是利好消息,意味著查找相對容易。
對照教育部50項信息清單,新快報一一核查發現,絕大多數高校在“大限”前完成了規定動作。單就完成率角度來講,各高校表現普遍較好,多數信息有據可查。
不過,也有少數學校網頁設置較為雜亂,信息公開網上內容不全,需要返回主網,深入相關學院或行政處室版塊二次查詢。甚至多次查找未果,必須借助百度的力量檢索關鍵字,才能找到“埋藏”在三級甚至更深鏈接的信息。核查過程中,偶爾還遇到子鏈接無法打開的情況,信息是否完備無從判斷。
在新快報記者查詢范圍內,“潛伏”較深的信息,多涉及財務資產、人事師資、教學質量和學風建設領域。
財務“坦誠”程度各校參差不齊
以年度收支數據為例,雖然想查詢到最近三年甚至更久的記錄,一般來說并非難事,但信息量究竟有多大,各校步調就大有不同。
信息的混亂在支出方面特別突出。有的高校按功能分類列出了大致支出方向,有的會增加經濟分類,進而可以看到工資福利、補助等。有的高校支出僅限于最籠統的初級科目,有的會細化到較清晰的三級科目層面。若干學校自覺“超標”交代了部分年度的“三公”開支,如華師、廣工大、南方醫、廣中醫、廣醫大、廣外。
廣醫大的信息量為十校之最。其2014年部門預算共計14頁,分四個部分,即學校概況(含下轄單位和人員構成)、預算安排說明、預算表和公共專項支出預算安排說明。其中預算表六張,較教育部規定多出兩張,可以看到財政撥款的項目支出、“三公”和會議費支出。
參差不齊的現狀或源于教育部規定失于簡單。清單對收支預決算的公開要求僅限于四張表格(詳見附表),至于要不要說明、公開到哪個層面并無標準,留下巨大操作空間。而廣醫大身為市屬高校,其部門預算格式與廣州市財政局下發的政府財政公開范本高度相似。
再如各校“家底”,經反復搜索,截至發稿時,還是只能查到華師、華農等極少數學校,向社會廣而告之校辦企業資產負債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最新信息。但或繁或簡,或全或缺,同樣“各自為政”。
新快報調查的十所一本高校目錄
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國務院僑辦直屬高校:暨南大學
廣東省屬高校: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
廣州市屬高校:廣州醫科大學
高校需要公開哪些財務信息?
1.財務、資產管理制度
2.受捐贈財產的使用與管理情況
3.校辦企業資產、負債、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信息
4.儀器設備、圖書、藥品等物資設備采購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標
5.收支預算總表、收入預算表、支出預算表、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
6.收支決算總表、收入決算表、支出決算表、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
7.收費項目、收費依據、收費標準及投訴方式
高校公開不達標有何后果?
中央:教育部將引入第三方對教育部直屬高校落實情況開展評估,并適時組織督查,評估和督查情況將向社會公開。
地方:對于不按要求公開、不及時更新、發布虛假信息的,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予以通報批評,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如果是單位出錢
院士只能住800元的酒店
新快報記者對比高校差旅經費發現,交通標準多年未變暨大中大住宿標準很精細
高校差旅標準高不高?院士和校長待遇是否不同?跟公務員相比是否更優越?
公開資料顯示,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兩所部屬高校和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的暨南大學,均于去年發布了最新的差旅費管理辦法,明確了教職員工境內公干的待遇。
與“國標”和“省標”對比可知,中央和國家機關赴粵公干和廣東省直機關差旅標準一模一樣。前述高校的差旅標準均以國家和廣東文件為藍本制定,待遇大多趨同。其中,交通標準完全一致,餐食和住宿標準,則在公務員待遇基礎上略有上下浮動。
交通
院士可坐頭等艙伙食看齊“省標”
交通標準方面,院士和部級干部出差可乘坐高鐵的商務座,輪船一等艙,坐飛機也可坐頭等艙。廳級及以下的人員,只能選擇經濟艙出行。
中大規定,對于既在管理崗位又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可以按照“就高”原則報銷。未按規定等級乘坐交通工具的,超支部分由個人自理。
伙食方面,各高校都和“省標”看齊,除了青海、西藏和新疆按照每人每天120元的標準,其他地區都和“省標”一樣,每人每天100元。
住宿
暨大中大住宿費管理更精細
院士和部級干部(也就是校長)的住宿費,三所高校給出的待遇都是普通套間,每人每天800元封頂。對于教授(廳級干部)和普通人員,華工“一刀切”定下每人每日490元和340元兩個標準。
暨大和中大的管理顯然更為精細,將全國36個代表省市劃分出若干不同檔次。其中,教授的日均住宿標準分六檔,從450到500元不等。普通教職工日均額度則為五檔,最高350元,最低310元。
新快報記者梳理了2007年和2014年的“省標”及中山大學2008年和2014年頒布的標準。較2007年的標準,2014年新的標準總體有所增長。
住宿方面,部級干部標準額度從2007年的600元漲到2014年的800元,普通員工額度從以前150漲到340元左右。伙食方面,從2007年左右的每人每天50元包干到2014年的100元包干。
不過,因為分類有所調整,廳級干部的住宿標準有所下降,從2007年規定的600元額度降為490元左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