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在于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而教育資源的分配機制取決于政府及其教育部門公共教育政策的不同取向。因此,“通過教育政策的調整來推動教育的均衡最為現實,也最為有效。”
在農村城鎮化建設的社會與經濟巨大轉型時期,確保“全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教育發展目標的實施,必須設計對應性公共服務體系的保障機制。只有建立以公益普惠為主導價值取向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依法促進事業發展才有基本保障。
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在于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而教育資源的分配機制取決于政府及其教育部門公共教育政策的不同取向。因此,“通過教育政策的調整來推動教育的均衡最為現實,也最為有效。”
近年來,圍繞農村學前教育建設和發展,國內許多地區展開了積極有效的政策制定與實踐探索。其中,“麥穗行動——南京農村辦園點標準化提升工程”(以下簡稱“麥穗行動”),是針對農村辦園點建設的市級區域層面上的整體提升工程。
為農村辦園點提供援助性托底支持
南京具有大城市大農村的特點,郊縣面積6322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的96%,農村戶籍人口386萬(2010年)。現有農村辦園點188個,班級278個,平均每個辦園點一到兩個班的規模,均為混齡班。辦園點內有適齡兒童7322名,占全市幼兒園在園幼兒數的5%。農村辦園點是農村學前教育的最底端,由于其辦園條件、發展規模、教師隊伍、管理水平等均不達標,長期以來被列為非成型園而不被關注,然而卻是農村學前教育事業發展中十分重要和最不應該被忽視的部分。
南京市遵從農村自然環境和鄉土文化,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與教育規律,開展了“麥穗行動”。此工程是托底性教育政策的具體實踐,首次把政府工程、民生工程與研究項目并軌建設,借助優先配置教育資源,在規范基本辦園條件建設的基礎上,設計為提升保教內涵的質量工程。
“麥穗行動”提倡農村辦園點的房舍建筑、環境設計、實施配備從鄉土文化背景中汲取素材和靈感,更加適應農村兒童天然的生活方式和形態。引導教育活動回歸幼教本真,回歸兒童本色,自然增添童趣、童心,讓鄉村擁有更多健康、快樂,即讓每一個孩子玩好、動好、吃好、睡好、長好,讓兒童成為生活的主人,未來城市的主人。
“麥穗行動”項目的基本思路是“生態、生命”,執行路徑為“自然、田園;童真、快樂”,指導思想是創新設計與創新管理,核心理念是教育公平與均衡化發展,旨在為南京農村學前教育薄弱的最底端提供支持性、援助性、專業化的服務,構建南京地域特色的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為農村兒童提供在家門口的、有質量的受教育機會。保障兒童身心健康,促進兒童快樂成長,是項目最基本的目標。項目實施不到一年,整體辦園點的面貌煥然一新。
探索農村辦園點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
此項目從整體戰略推進、合作模式建構和工程效果評價三個方面展開,表現為政策跟進、工程推進和研究貼近,探索創新、持續、長效的農村辦園點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對項目的落實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全面而適當的支持,集規劃、建設、使用、管理、研究、師資隊伍的提升為一體,整體發展和整體推進。
政府與政策支持是首要條件。南京農村辦園點標準化提升工程,運用市政府轉發通知的方式推出,制定出《南京市農村辦園條件基本標準》,并且出臺《南京市農村辦園點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把工作目標定為全面改善農村辦園點的辦園條件,為全面提高其保教質量創造良好基礎。政府在政策制定、財政投入、組織協調、統一部署、管理評價等方面提供的支持,是項目推進的核心與基礎,尤其是市教育局初教處、建設處、設備處和教研室四個部門,是農村辦園點標準化提升工程的主要權責部門,需要明確職權,打通部門邊界,各司其職,相互協調。經費政策落實到位是主要的前提條件,實施方案明確市級專項補助經費,區縣根據實際情況配套經費。
市教育局成立審核小組,區縣成立領導小組,對申報對象、建設方案和經費預算進行審核,同時,市、區(縣)進行兩次年度評估驗收(初評和復評),充分保障工程質量。工程建設制度的設計與監督機制的制定,有力地保證了項目的順利開展,尤其是經費政策的落實到位,使得這項分布面積廣泛的浩大工程順利進行。
標準化提升需要“四位一體”通力協助
項目的落實和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專業支持。此方案基于農村的實際水平進行因地制宜的建設,鮮明導向保障辦園點的基本保教質量。教育局和地方高等院校全程合作,為項目的規劃與實施提供理念引領、專業設計、標準配置,使本項目超越園舍和設施設備等基本辦園條件的意義,提升了保障農村辦園點基本保教質量的內涵價值,包括建筑、環境、裝備、師資培訓、保教工作等整體的專業化建設。
立足本土文化和鄉村資源發展農村辦園點教育特色,成為項目的生長點。建設重點在園舍改造與設備配備之外,還提出環境優化的要求,要求“優美化、人文化與課程水平明顯提高,與辦園特色及周邊環境更加協調吻合”,包括:村辦園的園舍改建和新建;裝備配置標準和環境場地;實施關于場地和設備使用的培訓計劃;研制鄉鎮中心園引領下的辦園點長效支持機制。通過這四個方面,全面保障村辦園的園舍場地、設備配備與保教質量的有效提升,徹底改變部分農村地區幼兒園的建設和發展水平低下的現象,縮小城鄉差距。
此外,社區支持也很重要。此項目的執行主體與責任主體是各相關街鎮,建設成效將納入對相關街鎮的考核體系。作為社會的基層組織,社區街鎮為幼兒園提供生源、活動、人力等資源,是農村辦園點建設的重要依托。農村辦園點標準化提升工程需要各區縣、街鎮、中心園與辦園點“四位一體”,通力協助,由相關街鎮作為主要執行單位,彰顯出這一民生工程的社會參與度,體現教育與農村社區的互動合作關系。同時,城鎮化發展需要整合社會各部門,對兒童所生活的社區環境進行整體干預,全面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不利處境及其家庭的狀況。(尹堅勤作者系江蘇省第二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院長)
原標題:南京:“麥穗行動”托起農村學前教育的最底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