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課程表在浙江省高校受冷遇 蹭課神器水土不服
歲末年初,一款對外宣稱覆蓋了全國3000所高校課程的移動應用——超級課程表,以“打造高校蹭課月”為目標,進駐全國各地的各大高校。然而,這款被不少大學生稱為“蹭課神器”的校園實用軟件,在杭州各大高校卻明顯水土不服,預想中的“蹭課熱”并沒能在大學校園里熱起來。
移動應用超級課程表對接了高校的教務系統,大學生只要輸入學校、專業、學年、學號和密碼等信息后,一鍵就能從教務系統導入自己已選的課程。由于程序和教務系統同步,因此無須擔心課程安排會出錯。
根據設想,超級課程表的用戶可以輕松查詢到課程時間、授課地點、任課老師,并與好友分享自己的課程表,邀請朋友前來“蹭課”,大學生還能在“下課聊社區”在線互動,根據設想能達到的最理想狀態是——全國的高校學生能輕松“蹭”遍校內外的熱門課程。
然而,在對杭州下沙、小和山高教園區的多所高校進行調研后發現,使用移動應用軟件“蹭課”的大學生并不多,更多的學生只把超級課程表當成提醒自己上課時間的工具而已。
浙江理工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大二學生張月嬌發現,身邊的同學都和她一樣,沒有覺得超級課程表有“蹭課”的價值,她說:“我們在使用超級課程表時,沒有太多地去關注自己沒選的課程。因為僅通過這些課程名稱、老師,我們不知道是否具備‘蹭’的價值。何況如果是真的有非常優秀的課程,通過人際傳播我們也會得知,通過口耳相傳的好課程,感覺更靠譜些。”
浙江科技學院的王鵬翔則道出了另一層原因,他覺得在杭高校分布較散,光是浙江大學就有多個校區,下沙、小和山、濱江等高教園區之間的交通也都不方便,“哪怕我想去‘蹭’其他大學的課程,也要考慮交通成本,而且時間上還要剛好與自己選的課不沖突,這么一想,就打消了蹭課的念頭。”王鵬翔學的是電信專業,他覺得機械、電器、信息這類理工類專業的課程聽了也不一定能懂,沒有“蹭”的意義。
浙江理工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俞成海也認為:“除非某門課非常精彩,或者某位任課老師非常知名,才能吸引學生去蹭課。”針對超級課程表這樣的移動應用,大學生用戶群和高校課程資源是“兩頭”,課程資源要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才能吸引到用戶群,否則即使已經在使用的大學生,如果覺得對自己沒有幫助,也會卸載的。
浙江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的大三女生朱云就是一個用了幾天就卸載了超級課程表的例子,她很干脆地說:“在那里我沒找到什么想蹭的課,對我來說不實用。”
即便是在使用超級課程表的大學生,也沒有對這個新生事物“點贊”的沖動。浙江科技學院的季福家雖然覺得超級課程表是個蠻貼心的軟件,“每天不用我點開就會提醒我第二天的課。”但他在使用時卻有哭笑不得的感覺,“超級課程表常會提醒我‘第二天沒課,去蹭課吧’,而我并沒有這個意愿。”大一學生羅明干也在使用超級課程表,他覺得導入課程很方便,有些同學的互動留言也挺有意思,他有空就會翻翻看,但也就兩三天打開一次,頻率不算高。
其實,早在超級課程表之前,浙江高校中就涌現了很多具有課表查詢功能的應用軟件。張月嬌就是在下載了“課程格子”之后才聽說超級課程表的,“雖然我也在應用市場下載了超級課程表,但也許是習慣了吧,無論從界面設計的清爽還是實用功能、信息安全方面來說,我都更傾向于使用課程格子。”更何況,浙江的高校幾乎都開設了具備查課表功能的微信,這比APP應用更省內存,更加方便。所以,沒有“蹭課”優勢的移動課表應用軟件在校園手機族里并沒有絕對的競爭力,也就不難解釋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