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課表大“換血”
“哇,課表升級了!”這段時間是我省高校大學生選下學期課程的日子,不少大學生在選課系統發現,新學期的課表中出現了不少以往從沒見過的新奇課程,一些以往大學生眼中較為乏味、意義不大的課程則銷聲匿跡了。
“我剛剛選了一門新課——《影像田野調查》,聽說特別有意思,好期待啊!”浙江農林大學攝影專業大二學生顏毅超很滿意自己的新課表,隨手就把選到的新課程圖片共享到了朋友圈里,引得好友們紛紛點贊。
不僅僅是顏毅超,很多大學生在這段選課的日子里都發現,下學期的課表進行了大“換血”,一些不受歡迎的課退出了選課行列,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面孔”,實用性、趣味性強的新課程紛紛出爐。
“我們下學期開設約1500門次課程。學生選課人數少于20人的課程將暫時停開。本學期有近百門課程停開。”浙江財經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吳建軍說,“調研發現,一些能激發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選修課程比較受歡迎,所以特別根據學生喜好做了一些調整。當然,這學期暫停的課程,下學年也有可能重新開放。”
這學期開始,我省不少高校都開始嘗試教師授課和學生選課的雙向選擇,對不積極投入教學或者授課水平較差、不受學生歡迎的課程逐步予以淘汰。在浙江師范大學,學生即便已經選了該課程,如不滿意,兩周后依然有權利申請退課。
浙江農林大學在我省高校中課程“換血”是最明顯的。據該校教務處老師透露,原來全校的4113門次課程已調整為2514門次課程,總課程“換血”近半,其中分別有700余門課進行了整合和取消,有近500門課程內容進行了改革,同時增加了1100多門新課。
“不少傳統課程換成了針對性、實用性強的課程。”健康管理專業大二學生沈寧用“大刀闊斧”來形容這次課程調整,“以往的眾多理論課程都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禮儀實訓、健康測評等理論少、實踐多的課程。”
大幅度的課程調整并非憑空而來,除了受不受大學生歡迎的衡量指標之外,課程調整還依據了教學團隊根據大量社會調查得出的結果。“面面俱到的知識灌輸不僅對理論學習沒有幫助,還會耽誤同學們的實踐技能學習。”健康管理專業的常明老師說,“這次調整,我們將中西醫的部分理論課程進行了精簡,而留出更多時間加強同學們的‘手藝’,使專業課程真正能夠和行業產業需求對接。”
課程“換血”后,浙江農林大學學生們課堂上的時間也下降了,原本平均每周的28個學時變成了25個學時,4年下來,理科的學生少了310個學時,文科的學生少了385個學時。隨之下降的還有同學們在校所需修的學分,這給大學生騰出了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和實踐創業的機會。
在此次高校選課中涌現的課程退出機制,依據的是我省教育廳下發的《浙江省高校課堂教學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6年)》,為了擴大學生學習的選擇權,到2016年7月,新建院校學生選修課學分占總學分比例不低于40%,其他院校不低于50%。哪些選修課能排入“課表”,哪些選修課要被淘汰,選擇權就在大學生的手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