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所在的學校開設法治教育課了嗎?效果怎么樣?1月19日,重慶市政協四屆三次會議對“一號提案”《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中小學法治教育的建議》進行現場辦理。在提案辦理現場,市政協委員們踴躍發言,特別是在學校工作過的委員,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擺故事”。原定一個半小時的現場辦理會,延長到了兩個多小時。
副市長吳剛、市政協副主席何事忠參加提案現場辦理會。
題目:《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中小學法治教育的建議》。
提出:由市政協科教文衛體委、九三學社市委、民革市委、民建市委、農工黨市委聯合提出。
辦理:市教委主辦,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法制辦、市司法局協辦。
提出建議 培養專職的師資隊伍
應該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陳伯禮說,“一號提案”提出了5方面的建議。
一是樹立正確的法治教育理念,重點培養法治意識、培養現代合格公民。
二是設置獨立的法治教育課程,將法治教育從德育課中獨立出來。
三是建立專業化、專職化的法治教育師資隊伍。
四是加快法治教育教材體系建設。
五是健全完善法治教育工作機制。
存在問題 法治教育課“邊緣化”
九三學社市委教育文化專委會主任陳伯禮介紹“一號提案”時說,加強中小學法治教育事關現代合格公民的培育,事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事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市戰略的有效實施。近年來,我市采取措施推動了中小學法治教育,但是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對法治教育重視不夠,處于邊緣化地位;法治教育不系統、碎片化。
二是師資隊伍不足,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三是教材建設滯后,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法治教育的要求。
四是工作機制不完善,開展情況和效果無法有效監督評估。
重慶晨報記者 蔣艷 陳翔 實習生 王思洋 報道
師資怎么來? 送老師去學習,高校開法治教育專業
辦理現場>
“我們的法治教育,要有‘三個轉變’。”市教委主任周旭說,要從邊緣化向主流化轉變,從碎片化向實體化轉變,從單純法律知識條文學習向培養法治意識、法治信仰、法治價值觀轉變。
周旭說,鼓勵現有教師參加法律專業的學歷教育,提高法律知識,積極引進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畢業生或相關法治工作者進入中學教師隊伍。在中小學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時,特別是渝東南和渝東北,從學歷類別、學歷層次、專業、執業資格、工作經歷方面適當放寬,以吸引更多有志于從事法治教育的考生和法治工作者報考。
對于從事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適當放寬條件、減化程序、優化方式,建立法治教育教師引進“綠色通道”,也支持各區縣“走出去攬才”。建立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并爭取教育部支持,同意我市師范院校、政法院校試點設立法治教育專業。并完善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管理、考核制度,對法治副校長進行培訓。
對此,市政協委員閻占斌也有自己的想法。“司法隊伍中有很多專業人士,要‘走出去、請進來’,‘莎姐’模式就值得借鑒。多一些職業體驗、情景教學,讓孩子們喜歡上法律課。”
教材如何編?
教材多些大白話,不能“成人化”
市教委主任周旭說,中小學法治教育是否單獨設立國家課程,目前教育部正在組織專家進行研究論證,還沒有出臺方案。如果教育部設立了單獨的法治教育國家課程,我市將全面開設課程,并免費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課本;如果教育部未將法治教育單獨設課,我市將強化法治教育地方課程的落實,并組織修訂重慶市地方課程。
如果教材太生硬,就不適合孩子們理解。因此,要開發法治教育所需的教育軟件、教學課件、音像制品等。
“中小學生的教材要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多用‘大白話’,不能成人化、形式化。”九三學社市委副主委劉云艷發言時最先拿過了話筒,并從教材說起。劉云艷說,中小學的法治教材要多講公民常識、權利,少涉及部門法,“特別要避免枯燥的說教,也不能為課業做加法。”
課程如何上?
可以模擬法庭,也可錄“微課”
周旭介紹,法治教育課程不局限于教室、校內,可以多組織學生旁聽法院案件審理,模擬法庭等。推動中小學校打造法治教育精品課,通過“網上夢想課堂”這一平臺,推出中小學法治教育精品課、示范課。
也可以聘請優秀教師錄制“法治教育講座”和“微課”,利用網絡平臺讓更多青少年了解憲法和法律知識。
“要避免形式主義。”當過老師的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張克敏說,如果法治課只停留在課表上,或者內容假、大、空,執行就會“打折扣”。
如何來發展?
家庭、學校、社會都要努力
周旭說,健全工作機制是中小學法治教育規范化、持續化、長效化的重要保障。一要健全部門協作機制;二要健全專家指導機制;三要健全督導評估機制;四要健全考試考查機制;五要健全教研科研機制。并積極協調社區、家庭等社會資源,為中小學法治教育提供支持。設立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優化中小學法治教育。
在學校工作過20多年的民建市委專職副主委楊亞麗對此深有體會。楊亞麗說,從初二到高一,是孩子的心理逆反期,這個時期進行法治教育很有作用,還要加強女學生的自尊、自愛和自強教育。而且,不僅是學校,家長的作用也很重要。家庭、學校、社會都要作出努力。
故事>
學校請律師來上課
娃娃們表現很踴躍
學校的法治教育課究竟開展得怎么樣?孩子是否學到了相關知識,家長們滿意嗎?昨天,就中小學開展法治教育的情況,重慶晨報記者采訪了部分學校和家長。
定期邀請律師為學生上課
1月16日上午,北部新區金渝學校四年級一班第四節課的授課老師是一名律師——重慶美翎律師事務所賈榮桓律師,執業16年的他,義務為孩子們上課。
孩子們已經熟悉賈律師,課堂上孩子們坐得端正、眼神專注,黑板上顯示的是賈律師精心準備的教學內容,孩子們并不陌生:憲法、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開始上課了,賈律師通過PPT將憲法、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對孩子們適用的法律展示出來,通過概念復習之后,進入了最能調動孩子們情緒的互動活動環節。
賈律師提出問題:如果未經同學同意,打開他人的書包,翻看他人的日記本,或是拿走包里的東西,侵犯了他人的哪些權利?“我知道,我知道。”第一時間舉手的同學不在少數,坐在第四排的男生陳博文說:“我認為這是不對的,這種行為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和財產權。”對于他的說法,同學們頻頻點頭。
金渝學校楊開文校長介紹:該校開展的法治教育課與正常課的時長一致,都是40分鐘。學校教師開展法治課之前,會邀請賈律師先給全校老師上課,同時也定期邀請賈律師到校給孩子們上法治教育課。
法制教育家庭也有責任
曹先生的兒子上5年級,“聽兒子說學校的法治教育課只在隊會和活動上開展。”他說,學校并沒有開展系統的學習。
“法治教育不光學校有責任,家庭也有責任。”曹先生希望孩子能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學校生活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希望結合生活上常見的問題教育孩子,如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問題。
黃女士的兒子在某中學上初一。“法治教育光靠老師來講是不夠的。”黃女士說,結合實際情況來講課,警察、消防、法官等最有經驗,學校定期請專業人士來講課,才對孩子更有幫助,而不是走形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