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重慶市政協四屆三次會議一號提案《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中小學法治教育的建議》現場辦理會舉行。這份由市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九三學社重慶市委、民建重慶市委、民革重慶市委、農工黨重慶市委聯合提出的建議,引起市級部門高度重視,市教委、市委宣傳部、市綜治辦、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法制辦、市司法局等單位現場辦理。市教委主任周旭表示,在繼續抓好小學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初中的思想品德、高中的思想政治等法治教育骨干課程的同時,在義務階段每月開設兩節法治教育課,普通高中和中職每周一節法治教育課。
提高認識
法治教育實現“三個轉變”
提案建議: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法治教育的認識。要樹立正確的法治教育理念,明確中小學法治教育重點在于培養法治意識,目的在于培養現代合格公民,而不僅只是學到多少法律知識,熟悉多少法律條文。
相關單位辦理:多措并舉推動中小學法治教育實現“三個轉變”:從邊緣化向主流化轉變,從碎片化向實體化轉變,從單純法律知識條文學習向培養法治意識、法治信仰和法治價值觀轉變。將法治教育納入學校公民素質教育體系,實施學校法治文化建設,通過開展“法律進學校”等主題宣傳活動積極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課程設置
高中中職每周一節法治課
提案建議:設置獨立的法治教育課程。爭取教育部將中小學法治教育納入國家統一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列入教學計劃;賦予法治教育相對獨立地位,將法治教育從德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獨立出來,設置專門的法治課程,落實專門的課程時間。
相關單位辦理:及時向教育部反映,爭取教育部將法治課程納入國家課程體系。在繼續抓好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初中的思想品德,高中的思想政治與法治教育骨干課程的同時,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每月兩節法治教育課,普通高中和中職每周一節法治教育課。更新法治教育課程觀,組織專家制定《重慶市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社會實踐課程指導方案》,使法治教育不局限于教室、校內,組織學生旁聽法院案件審理,開展模擬人大、模擬法庭等,引導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學習和內化法律知識。
師資建設
市級每年培訓300法治教師
提案建議:通過加強對現有任課教師的培訓和考核,盡快建立起能擔任法治教育課程的專職教師隊伍;積極引進高等院校法學專業畢業生或相關法治工作者進入中小學教師隊伍,要在師范院校設立法治教育專業,加快建立專業化的法治教育專職教師隊伍。
相關單位辦理:對從事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指導用人單位采取考核招聘方式引進,適當放寬條件、簡化程序、優化方式,建立法治教育教師引進“綠色通道”。建立法治教育師資培訓基地,2015~2019年,在市級培訓項目規劃中,將法治教育專兼職教師納入培訓范圍,市級每年培訓300人,五年培訓1500人,保證全市每個鄉鎮都有一名接受過市級以上系統培訓的法治教育骨干教師。爭取教育部支持,同意我市師范院校、政法院校試點設立法治教育專業。
教材編制
修訂重慶市《法治教育讀本》
提案建議:針對小學、初中、高中(中職)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成長發育特點和認知接受能力,編制系統化、規范化的中小學法治教育課程的系列教材。
相關單位辦理:組織專家和法治工作者修訂重慶市地方課程《法治教育讀本》,落實法治教育的新要求。將義務教育學生法治教材納入免費教科書發放目錄。
機制完善
每兩年一輪專項督導評估
提案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出臺“加強中小學法治教育的意見”等制度文件;強化法治教育考核督導,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納入對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育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評估體系,納入對校長的綜合考核,納入普法工作考核;推動將法治知識特別是憲法知識納入中考測試范圍。
相關單位辦理:健全督導評估機制,把學校法治教育納入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督導評估體系,每兩年開展一輪法治教育專項督導評估,將督導評估結果作為對區縣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考試考查機制,在中考試題中加大法治內容考試的權重,試題的題型靈活多樣。
現場聲音
重視法治教育的方法
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
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民進市委專職副主委張克敏:教師的普法教育要與學校依法治校相結合,學校依法管校,教師要依法施教。
市政協委員、博眾房地產管理研究院院長閻占斌:學生法治教育一直存在邊緣化的問題,應該對重慶的青少年法治教育進行系統的教育體系建設,重視法治教育的方法。
九三學社重慶市委副主委劉云艷:法治教育應盡可能有多元化活動進行,每個學校哪怕是邊遠山區也能享受到。一定要有專業的人士對他們進行教育。
民建重慶市委專職副主委楊亞麗:建議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例子:過去一個學生表現很好,后來媽媽長期打麻將,學生也變壞了,所以家庭環境也不可小視。另外應特別加強女中學生的自尊自愛的教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