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高三陪考過程中扮演的是配角而非主角,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在飲食、起居、健康等方面做好后勤保障。
孩子要高考 家長該干啥
一人高考,全家備戰。眼下,隨著高考進入沖刺階段,一些家有考生的家長們也變得更加敏感、緊張、不安,如果處理不當,則可能影響到孩子的高考正常發揮。高考前家長們最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在這個關鍵時刻家長應如何為孩子加油助跑?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石家莊市一中心理教師劉雅潔。
家長缺乏自信易給孩子帶來壓力
高考的腳步越來越近,女兒將要參加高考的趙女士卻越來越覺得對不起女兒,“自己單位忙不能更好地照顧女兒,擔心會影響到孩子高考。”據趙女士介紹,孩子同學的媽媽有的都干脆請了一個月的假來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和那些家長相比,她認為“自己很不稱職”。“高考前家長對自己、對孩子缺乏信心是常見的問題之一。”劉雅潔指出,在陪考的過程中,一些家長發現自己有越來越多的不足,并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事情不能親歷親為而產生了自卑心理。特別是當得知其他家長能夠提供更加優越的備考條件而自己無能為力時,或者自我感覺陪考方法出現巨大的紕漏時就更加的自責。還有一些家長因為考生的成績一直沒有起色,或者某次考試發揮失利而對孩子升學失去信心。而家長們的自責和缺乏自信,會給考生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劉雅潔認為,家長失去信心最重要的原因是對自己以及孩子期望值過高,或者過度關注高考結果。每個考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如果要求一個本該去二本院校讀書的孩子非要考上北大、清華這樣的頂尖級學校,那壓力可想而知。其實,只要考生在備考階段付出自己的百分百努力,在考試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實際能力就是高考成功。
還有一些家長因為某次或某幾次孩子考試失利而失去信心,對此,劉雅潔表示,不管是考前報志愿還是考后報志愿,實際上決定孩子上大學的依然是高考,而非某次模擬考試,每年都會有學習成績一貫很好的考生在高考中發揮失利,也有學習成績看似平平的考生在高考中超常發揮。孩子一次兩次的考試失常不應成為壓垮家長們的理由。在這時,孩子的心理壓力往往會更大,與孩子一起分析考試失利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明智之舉。“高考依然是高三考生自己的事情,無論本領多么大的家長都無法替代考生去參加考試。”劉雅潔說,家長在高三陪考過程當中永遠扮演的是配角而非主角。所以,作為家長,不能越俎代庖。作為高三考生的后勤保障,家長們在飲食、起居、健康等方面做好服務就足矣。
與別人攀比,不如直接關心自家孩子
在高三陪考過程當中,一些家長總愛打聽其他考生的備考情況,總是愿意拿其他學生的成績與自己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總覺得別的孩子有的備考條件自己的孩子也必須有,別的孩子有的輔導書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看。
實際上,過度關心其他考生的備考情況也是家長關心自己孩子的表現形式,但這往往會讓考生更有壓力。他們不愿意讓家長也介入到自己的學習生活當中。在他們眼中,自己備考的事情家長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有的家長完全不了解現在的教育教學體系,有時候看似出發點很好,但是總是好心辦壞事。另外,高三的復習要從考生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適合自己的教材與輔導書,因此,判斷某本輔導書是否有價值,完全是要看其是否可以幫助考生提高學習效率或彌補缺點。購買一系列的輔導書,不僅僅增加了考生的課業負擔,而且混淆了考生的視聽,把本該重點復習的內容弱化了。
劉雅潔建議家長們,與其拿出這么多精力來打聽其他考生的備考情況,還不如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如何提高自己孩子的綜合成績,或怎樣有效彌補因偏科而造成的分數弱勢。家長們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現有環境下生活了那么多年,他們早已對此熟悉,而一旦改善了學習的條件,比如為了給住校的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不惜在校外租房。或在高考前后幾天安排孩子住離考點近的星級賓館,這些不僅使得考生背負更大的壓力,而且還會因環境的改變而影響到作息規律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