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文理科第一批為重點高校、“211”等本科高校專業,對應一類考試科目;第二批為其他一般本科高校專業(包括獨立學院、民辦高校),對應二類考試科目;第三批為高職(專科)專業,對應三類考試科目。第一批至第三批均設置平行志愿,各批的提前錄取高校為傳統志愿。藝術第一批為傳統志愿,藝術第二、三批和體育本、專科批均為平行志愿。對未完成招生的高校、專業,進行征求志愿或降分征求志愿。各批首輪平行志愿、征求志愿以及降分征求志愿均設置A、B、C 、D、E共5個高校志愿(降分征求志愿另再增設高校服從志愿);文理科各高校均設6個專業志愿和專業服從志愿;藝、體類每所高校均設3個專業志愿和專業服從志愿。文理科各批提前錄取高校設5個高校傳統志愿和服從志愿,藝術各批提前錄取高校設2個傳統志愿,第一批設3個傳統志愿,每所高校設3個專業志愿和專業服從志愿。
高考平行志愿在我省雖已實施多年,但對于我省每年95%以上的應屆生而言,是首次在網上填報。即便是從教多年的部分中學老師,在指導時也會出現一些常識性誤差。所以,特別提醒考生要搞清規則,規避誤區,理性操作。
平行志愿,是相對傳統順序志愿及投檔院校而言的,指同批次投檔時間段中若干具有相對平行關系的志愿。省錄取系統在檢索考生高校志愿前,首先按照考生分數高低(操作上體現為具唯一性的數量標志“名次號”)排列,投檔時先從最高名次號考生志愿開始,依次檢索以后名次號的考生;當輪到檢索某一名次號的考生,則遵循該考生所填報的A-B-C-D-E高校志愿按自然順序依次檢索,當考生的名次符合某高校投檔比例范圍時該生即被投檔,一輪中5個志愿的檢索效率及投檔時間遠比傳統順序志愿要高效快捷。當然,平行志愿的相對平行性,也體現在投檔結果上,所接受投檔的高校錄取系統顯示的邏輯志愿均為一志愿。特別提醒:我省高考并非全是平行志愿,各批提前段設置傳統志愿,與平行志愿的投檔規則和時間是不同的,請注意鑒別。
有人問,既然是平行,那么某一志愿投檔后又被退檔,其它后續志愿仍可再投檔嗎?答案是否定的,單輪平行志愿投檔機會最多只有一次。正是因為各志愿相對平行,所以考生每次填報的5個志愿最多只有一次投檔機會;一旦被投檔,該生“一輪一次”的投檔機會即已使用,其余4個志愿相當于同步作廢,此時錄取系統接著為后一個名次正在等待投檔的考生檢索志愿。若投檔后被退檔,其他志愿也不能再投檔。誤讀平行志愿投檔規則,會造成嚴重后果。
準確定位,同時注意志愿之間的分數級差,按級差高低,降序排列志愿。各高校因其綜合情況不同,志愿之間的錄取標準存在自然差異,就會形成高校志愿間的“分差”,最終會體現在投檔分數線高低之中。所以,填報志愿需研判分析,最基本的辦法主要是按照分數來定位志愿檔次。在錄取過程,前面一個批次錄取完畢后,已經錄取的考生不再計入后面一個批次的名次號。根據每所高校最低投檔線“名次號”,結合自己情況來定位,可大致判斷自己能否夠到目標高校。如某大學招生量保持穩定,近年投檔線排名情況基本穩定,那名次號就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如果各年度該校招生量有較大變化及招生“大小年”現象明顯,就要作出合理的走勢預測方可填報。
此外,再利用“分差”、“名次號”等指標優化方案,先高后低按降序布局。理論上講,平行志愿的“梯度”即使是一分之差也行,實踐中志愿之間的分數級差越大越保險,但會造成分數資源浪費。以往年投檔線或者平均分減去當年省最低控制線得出的數據,再與今年自己高考成績減去省最低控制線得出的數據,兩者進行對比就能看出填報目標高校是否具有優勢。
最后,將可以“沖一沖”的高校放在A志愿,優勢較大的放在后面“穩一穩”,最后需要“保一保”。需要注意的是,“沖一沖”也要適度,萬一沖不出去倒是無妨,而一旦“沖出去”(即被投檔),你的優勢往往不大,被退檔機會也會增加。
編輯推薦:
為指導高考考生志愿填報,中小學教育網特開設“高考專業介紹與報考指導”網絡輔導課程,聘請教育部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高考重點專業詳細介紹與報考指導》主編洪傲;結合學生在報考中的疑問以及可能的失誤加以詳細分析,幫助廣大高考考生全面、深入、科學地解讀每個專業,考上理想的大學。點擊了解詳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