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資料的“化簡”之道
知道了哪些資料需要搜集,并對從哪些途徑去搜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面對從網絡中下載、從報刊中摘取的海量資料,怎樣處理才能使其一目了然,使其在志愿填報時能信手拈來為志愿填報服務?以下提供四大方法供參考:
排除法
志愿填報涉及的資料如此之多,其中一些是所有考生都必須關注的,而有一些是針對部分考生的。所以首先就是對資料進行挑選,將與自己無關的資料僅作瀏覽,不保存,或按與自己相關性從高到低按重要性分別整理成冊。
與每一名考生息息相關的資料如《普通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招生工作規定》等,一定要保存一份;針對某些特殊類型招生的資料,比如軍校生、國防生、免費師范生、定向就業生等,如果考生有意愿報考,則要備份,如果無意報考,則可忽略;還有一些招考只針對少數考生,比如自主選拔錄取、特長生、藝體類考生的相關文件,沒有參加此類考試的考生則可不關注。
大學的資料也是一樣,比如一名考生的成績大多處于本一批次線上,那么了解院校時可以在本一批次招生的院校為主,適當選擇一些本二批次招生的院校進行了解,本三批次、專科批次招生的院校則可少了解甚至忽略。專業資料亦是如此,比如文史類考生不用去了解理科、工科、農學、醫學等專業,因為這些專業基本上不招文史類考生。但這不是絕對的,如果有文史類考生對偏理工類專業感興趣的話,可以更詳細地翻看往年的《招生計劃》,找出部分偏理工類專業招收文史類考生的院校,加以了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