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陳萍,一位在德國紐倫堡留學的中國學生,因患白血病生命垂危,紐倫堡當地的中國學生會積極行動,有很多同學自愿前往醫院進行配對檢查,但因為紐倫堡畢竟太小,中國人數量有限,因此,學生會撰寫了一篇“呼吁書”,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參與配對檢查。 希望世間有一種愛,能讓病魔望而卻步。希望世間有一種情,能讓人們無私的付出。 她像我們中的許多人一樣,是一名來德國求學的中國學生。她二十幾歲的青春也曾經生機勃勃,活力四射,也曾像她的許多同齡人一樣享受著生命的陽光雨露,世界的豐富多姿。 然而現在的她卻躺在紐倫堡市的一所醫院里,飽受著疾病的煎熬。她患有白血病。死神正試圖將這個可愛的女孩從我們身邊奪走。而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一年多以前,癌細胞已經侵襲過她,但憑著對生活堅強與樂觀的態度,她一度戰勝了病魔,創造了生命中一個不小的奇跡。今天,死神再一次在向她招手——白血病復發了。她還是一如既往的堅強與樂觀,但羸弱的身體早已不堪重負,消瘦的面頰上多是化療留下的色斑,盡管那面頰上仍然帶著往常的微笑。 她曾是一個美麗的女孩,但更感染我們的,是她的愛心和責任心。她1980年出生于四川,并在四川某大學以全年級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英語專業的學習。畢業時,她放棄了幾份讓當時許多同學羨慕的工作,排除困難,毅然來到德國班貝格大學攻讀社會學。說到原因,她母親給我們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她在國內大學讀最后一年的時候,曾跟同學一起去四川的山區里旅游,在那里遇到了一個患有腦血栓的孩子,同樣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她很難受,很同情,一路揪著心回到家,就讓父母給那個孩子寄錢。我不敢想象她有個富裕的家庭,因為她母親這次來德國的機票錢都有一部分是向親友借的。 爾后面臨畢業的她就常被一個念頭縈繞著:為什么身邊會有這么多可憐的人,怎么樣才能讓他們生活得更好。她來德國,就是想學成以后盡一己之力去改善我們的社會,幫助那些失學的兒童,幫助那些貧困的人們。“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應該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一直追求的理想之一吧。 在德留學期間,她讀書非常努力,甚至有幾門是考生中的第一名。為了還上家里為她留學欠的錢,她生活非常節約,而且曾經同時打三份工。早上4點多出門,很晚才回來,之后還要伏案讀書。幾年來她都在高效率超負荷的運轉著自己的生命,而身體的透支和營養的匱乏應該是她得病的一大原因吧。 她不是超人,當她這一次得知自己舊病復發時也曾慟哭。是醫生流著淚把她抱回了病房里,又是護士流著淚把她摟在懷中,陪她在淚海里迎來了又一輪朝陽。之后她時常提起自己的理想,很快又振作起來,積極配合著治療,笑對人生,笑對每一次厄運的襲擾。而她的笑容,也早已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讓護士和她笑談完以后也忍不住出來落淚。 在醫院里,我們探望到了她。她憔悴,瘦弱,因為藥物的原因精神也有些萎靡,但這病容仍掩飾不住她面容的清秀,舉止的文雅和眉目間的剛毅。她自始至終沒有表現出悲傷,更不用說眼淚。她只是微笑著對我們說,知道有這么多人關心她,為她付出,她很感激,很受鼓勵,也很知足了。 她現在唯一需要的,就是找到和她的血樣能匹配的人,讓她能夠生存下去,繼續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并把從別人那里得到的愛撒遍四方。尤其要幫助那些也同樣在病痛中掙扎的人們,用自己的經歷呼喚他們的堅強,用自己的愛心驅散心靈的陰霾。這讓我們之前想出的安慰她的話幾乎說不出口,因為她的堅強與樂觀,她對生活的勇氣和希望讓我們覺得簡直是她在安慰著我們。盡管她笑起來有些吃力,但她的笑一下子讓我們心中所有的煩惱消失得無影無蹤。因為我遇到的那些所謂的煩惱比起她的遭遇來又何值一哂呢。 當我們離開病房時,她用顫抖的手向我們揮別,還微笑著告訴我們,她就要接受檢查了。后來我們在護士那里了解到,被她輕描淡寫的檢查竟是骨髓穿刺,那種讓我們細想起來腰部都隱約痙攣的東西。 后來我們又拜訪了她的母親。她來到女兒身邊時也背地里哭了整整一夜。每次在女兒做化療的時候,她都在門口抹著眼淚。但作為母親,作為女兒在異國他鄉唯一的親人,她總是在女兒面前隱藏悲慟,用自己強裝的笑容為女兒撐起生命的信念,用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女兒。 在和我們的交談中這位母親也始終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悲傷,卻總是反反復復地說這邊的華人和醫護人員對他們多么的好,提供了多少的幫助。別人告訴我們,她曾經因為不認識德語的洗衣粉而一個多星期沒洗衣服,也曾經因為電飯煲上沒有轉換插頭而兩個星期沒有煮米飯,但她卻從沒和身邊幫助她的人提起。這位沒受過很多教育卻非常通情達理的母親用她質樸的四川鄉音對我們說:“已經麻煩了很多人嘍,咋個能報答的完噢,自己的困難就該自己克服,這里的人工作都很累,掙錢都不容易,要別人的錢是最不應該的事情。”在自尊與自強之外,我們又一次感覺到了那一脈傳承的堅韌與樂觀。她從不把別人的悲憫當作資本,卻時時把別人的恩情放在嘴邊。這對于一個被命運捉弄而又急需幫助的人來講更加難能可貴。 我們很遺憾的得知,至今仍然沒有找到匹配的血樣,包括中華骨髓庫、臺灣骨髓庫和她家人的血樣在內(西方人血樣匹配的可能性更加微乎其微)。所以我們在此呼吁大家行動起來,去作一次血樣分析,成功的希望雖然只有十萬分之一,但眾志成城的我們卻可以向世人展現如何將這微茫的希望變為現實,在他鄉宣誓國人的愛心如何讓死神卻步,讓這青春的生命不會過早的凋零。 紐倫堡地區的華人已經行動起來了,等待驗血的長隊感動了里面的護士。我們獻出的僅僅是幾毫升的血,如果血樣匹配了,也不過是再多獻出區區幾百毫升(其實只是從血液中提取干細胞,提取后的血液幾乎會無損的輸回到捐獻者體內),而我們的行動卻能從死神手中奪回許許多多寶貴的生命,讓這許許多多寶貴的生命繼續他們的理想。讓我們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給千千萬萬的白血病患者一次重生的機會,給千千萬萬遭受厄運的家庭一個美滿的結局。從這付出中,我們同樣可以體會到一種心靈的感動和精神的富足。這,是人性的閃光,也是我們從中能夠得到的寶貴的財富。(德國紐倫堡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2008年1月21日)
來源:神州學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