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西城區公布深化教育改革方案,今年全區將建設11個學區,實現學區內部教育資源統籌共享。同時,西城教育集團總數也將達到15個,涉及69所中小學。部分小學變為高校、優質中學附小,探索小學與初中教育銜接,發揮高校和優質中學資源優勢。今年西城區還將大幅增加優質初中校接收計算機派位比例的規模。
變化:新建11學區 覆蓋三類學校
今年,西城區將試行學區制,以街道行政區劃為基礎,建設11個學區,實現學區內部硬件設施、人力資源、課程資源的共享。據西城區教委副主任趙蓬欣介紹,目前西城區共有15個街道,但是有些街道面積較小、學校資源也不多,因此將兩三個街道劃為一個學區,這樣能夠保證每個學區至少有4所學校,最多的學區可能達到10所。
將來,每個學區都將包括三類學校,分別是優質資源校、教育成員校和特色校。在統籌資源的過程中,對優質資源相對匱乏的學區,如新街口學區,引入了實驗二小、育民小學、黃城根小學、北京三十五中等優質教育資源,實現了學區之間的平衡。
此外,為了保障學區、教育集團內教育教學水平的均衡發展,將實施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在績效工資、學校編制、職稱比例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變化:超半數中小學進“集團”
趙蓬欣還透露,今年將擴大教育集團規模,通過新增和調整,使教育集團總數達到15個,涉及全區69所中小學,占西城區現有中小學總數的50%以上并逐步“編織”成覆蓋全區所有街道、全部學區的教育“網絡”。
據了解,西城區于2012年成立了以北京四中、八中、北京小學、實驗二小為牽頭學校的四大教育集團,吸納普通學校為成員校,通過引領、幫扶、共建等方式,帶動成員校整體提升,從而擴大基礎教育階段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減少校際間的差距,促進全區教育高端均衡發展。
西城區將在現有教育集團的基礎上,繼續深化發展,在小學、中學新建15個教育集團,試點中小學“縱向”銜接。據悉,目前已經初步確定由北師大實驗中學、北師大二附中和黃城根小學牽頭,帶動周邊普通中小學,集團校內的成員校約4至6所。
■解讀
名校“留學”名額將增加
今年,教育集團成員校之間將加大教師流動,并且擴大學生“留學”規模。趙蓬欣介紹說,“留學”將分為兩種,一種是“同一學段、不同學校之間的留學”,即“橫向交流”。以四中教育集團為例,該教育集團目前由北京四中領銜,另外還包括一五六中學、三十九中、五十六中等3所成員校,每所成員校有1至2名學生可以獲得“留學”四中的名額。未來,“留學”名額將有所增加,更多普通學校的學生將有機會到名校交流學習,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另外,西城區將打造“不同學段、不同學校之間的留學”,即“縱向銜接”。目前計劃讓實驗二小的學生可以到北京四中“留學”,從而在學段銜接上實現突破,中學為小學六年級學生提供延伸課程,這也有助于做好“小升初”銜接工作。
變化:
3
高校、優質中學
辦附屬小學
今年,西城區將采取高校、優質中學辦附屬小學的方式,探索促進學校發展新方式。據趙蓬欣介紹,文興街小學將更名為北京建筑大學附屬小學;實驗一小前門分校更名為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附屬小學;北禮士路一小更名為西城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但是,這些附屬小學與中學并非是建立九年一貫制學校,而是實現中學(或高校)與附屬小學之間的資源共享,包括促進師資交流、課程建設等多個方面,探索小學與初中教育教學的銜接,發揮高校和優質中學資源優勢,推動附屬小學的發展。
變化:
4
小升初電腦派位比例增加
依照平穩、有序、均衡的原則,今年西城區將調整完善招生入學辦法。趙蓬欣表示,今年西城區將全面實現小學免試就近入學,大幅增加優質初中校接收計算機派位比例的規模。登記備案符合規定的京外戶籍適齡兒童,在全區范圍內分配入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