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領導層對于學生身體素質提高以及健康意識的重視和引導,也有利于學校克服一些硬件上的不足,形成一個人人重視體育鍛煉的大氛圍。
參加升旗儀式超過20分鐘會暈倒、超過七成的中學生視力不良,怕曬、怕累、怕受傷,有的孩子變成了嬌氣的“玻璃人”。北京市政協日前公布的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北京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斷下滑,肥胖和視力不良問題尤為突出,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新華網)
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堪憂,其實這個問題不單單存在于北京的中小學,全國的很多中小學也都存在這樣的情況。而探究這些現象背后的原因,找到讓“玻璃人”變成“鋼鐵俠”的良方,確是一個復雜且需要多方施力的過程。
首要的一點,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滑和當前這個群體的課業負擔過重、缺乏體育鍛煉時間有直接關系——書包越來越重,課外鍛煉越來越少,體重越來越沉,眼鏡度數越來越高。“小胖墩”、“酒瓶底”、“玻璃人”,這些因為缺乏體育鍛煉而帶上鮮明“符號特征”的中小學生正在成為“主流”。
因此,從制度保障方面來看,“改進升學考試制度,將體育納入高考科目,增加中考的體育分值”等建議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同時,為保障一些具體措施的及時“落地”,必須建立學生體質下降的問責機制,明確政府主管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切實保障相關的舉措能夠得到徹徹底底的貫徹執行。
“體育課就是男生打籃球,女生練跳遠,太沒勁兒”,這是一些中小學生對體育課的傳統印象。體育課缺乏趣味性,也是學生較少鍛煉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怎么通過增加體育課的趣味性來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加體育鍛煉應該成為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要關注的一個方面。比如除了傳統項目跑步、籃球、跳遠等課程內容外,可以通過模塊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選修一些新穎有趣的項目,比如輪滑、擊劍、舞蹈等,當然這些都需要校方在師資配備上拿出更多的保障才能夠實施。暫時沒有條件實施的學校,體育老師應集體備課,充分利用現有的物質條件來改進授課方式,增強體育課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鍛煉和互動。
場館問題也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北京教育學會的一項調研顯示,北京市中小學校平均擁有籃球場地2.24塊,排球場地0.64塊,擁有400米跑道田徑場地的學校占13.4%。體育場地嚴重不足的問題凸顯,而這個問題就不是僅僅學校能夠解決得了的,需要各級政府以及教育部門統籌規劃,充分利用空間以及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發揮學校周邊社會體育場館的作用,緩解中小學生鍛煉場所不足的問題。
當然,北京市在解決上述問題方面已經有了明確的計劃和綱領,內容包括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與干預工程、體育場館設施共享與建設工程等多項具體措施。雖然計劃明確,但是如何落實這一行動計劃、有效改善學生體質,恐怕還需各級教育部門腳踏實地地去執行和推進。
尤其是學校領導層對于學生身體素質提高以及健康意識的重視和引導,也有利于學校克服一些硬件上的不足,形成一個人人重視體育鍛煉的大氛圍,而這種氛圍不僅僅影響到中小學生的現階段,還將對他們以后進入大學甚至走上社會仍能保有鍛煉意識產生積極影響。西方國家很多人喜歡體育鍛煉,這也是和他們在校園讀書期間就有一個良好的運動和健康氛圍有關。
另外在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師資配備以及體育老師晉升、待遇保障等方面也都需要有系統的改革和配套措施,以吸引更多的體育人才加入中小學體育教師的隊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