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慈云寺,一位市民戴著口罩走在路上,交通顯示屏上提醒“霧霾天氣減少出行”。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昨日12時,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啟動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這是自去年10月《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發布以來,首次啟動該級別預警。
昨日18時,中國氣象局和環保部首次聯合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計北京等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27日才趨于結束。
3小時PM2.5均值翻兩番
“霧霾交替,呼吸不易。”昨日,市氣象局官方微博如此感嘆。昨日12時,自新版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發布以來,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此前,共發布藍色預警8次。
這次污染過程來得有些“出乎意料”。
19日,藍天白云。當日下午,市環保監測中心預報,20日全市空氣為輕度污染級別。但19日夜間,京城PM2.5濃度呈直線上升趨勢。“19時,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屬于一級優;22時,幾乎所有站點PM2.5小時濃度超過120微克/立方米,3小時內翻了兩番。拉升速度太快了。”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說,昨日下午PM2.5小時濃度全超過150微克/立方米,達重度污染水平。
首個“京津冀預報”發布
昨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部門的官方微博中,不再是對本地天氣做出預報,而是用了“京津冀”的字眼。
18時,中國氣象局、環保部首次聯合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預報。
其預計,今日至23日,京津冀大部、山東中西部空氣污染氣象條件很差,將出現持續重度污染天氣,其中,北京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的部分地區將達嚴重污染。預計27日上述地區重污染天氣將趨于結束。
教委住建委“升級”應對
昨日,北京市氣象臺同時發布霾黃色預警,市氣象局啟動空氣重度污染三級應急響應。為此,北京多個相關部門也根據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的“黃色”級別的要求相繼啟動了應對舉措。市教委、市住建委甚至參照“橙色”預警級別落實相應應急措施。
市環境監察總隊、市市政市容委等部門還采取了相關措施,對燃煤鍋爐、工地、燒烤等排放單位、商家進行監督檢查。
追問1
空氣預報為何“輕轉重”?
19日空氣質量預報20日為輕度污染,為何突然轉為重度?
在張大偉看來,這次污染過程來得“早了一天”。他說,看空氣質量好不好,就是分子除以分母的關系。分子是污染物排放總量,分母是污染物的擴散空間,比如煙花爆竹燃放是短時間內排放總量急劇增加,就是短時間內分母不變情況下分子劇增。正常情況下,當污染物總量沒有特別大變化時,影響污染形勢的主要是擴散空間,這一次氣象擴散條件是主要影響因素。
張大偉稱,目前空氣質量預報準確率在70%左右,包括單次預報和污染過程預報。我們這次其實捕捉到了污染過程,但我們沒考慮到濕度因素轉變這么快,所以比我們預判的早了一天。空氣質量預報比天氣預報難,我們考慮的是逆溫層、高壓低壓、濕度等立體條件,北京目前排放量大,一旦氣象條件發生大的變化,空氣質量也會成倍發生變化。
追問2
黃色預警如何影響減排?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成員、市環保局副局長姚輝昨日表示,啟動空氣重污染黃色應急預案,主要作用是減緩大氣污染趨勢。
張大偉舉例,房間里有100個人抽煙,為減少污染,50個人不抽了,污染還是會增加,想徹底改善需要開窗開門,要有擴散條件。
他說,對于應急減排措施,大家千萬不要有太過于樂觀的預期,啟動預警也不會突然從重污染天變成白云藍天。
有市民疑問,既然污染重,應采取更多強制措施。張大偉稱,如果一個城市頻繁采取強制措施,城市正常的生活秩序很難保障,減少污染還需依靠長期減排,短時期的措施都屬于治標不治本。
追問3
未來一周預警會否升級?
姚輝表示,未來會根據氣象條件和擴散條件的變化加強會商和預報,進一步研究相應預警措施。目前區域聯防聯控正在磨合期,將來會進一步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括重污染日的預警,以及區域間相應的應急措施聯動起來。
張大偉表示,目前分析,暫時還沒有出現6級也就是嚴重污染的情況,目前的污染形勢達到的是黃色預警級別。如情況有變化,不排除預警升級為橙色或者紅色,最終預警的發布由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決定。
張大偉表示,本次污染過程的預判時間比較長,啟動重污染黃色預警,是嚴格按照北京市去年發布的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來操作的。
追問4
持續時間對公眾健康有何影響?
本次重污染過程預計持續一周,有人疑問,短時間內嚴重污染和長時間內重污染過程,哪個對公眾健康影響更大。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表示,通常說的重污染健康危害,是指連續24小時在超標的、污染的形勢下活動時人群總體上可能產生的健康危害。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連續24小時在室外,一般短時間暴露在室外,產生的健康危害并沒有預計的那樣嚴重。
張大偉說,空氣質量標準就是基于對人體健康的評價,至于污染持續一天還是三天,只能說污染持續時間越長,人們暴露在污染環境中的時間越長,危害就越大。
追問5
預警啟動之后各部門怎聯動?
姚輝表示,昨日12時啟動黃色預警級別預案后,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第一時間通過微博、網絡、電臺、電視臺等向社會發布了預警信息,并提醒市民在空氣重污染預警期間,做好健康防護措施。
他說,黃色預警如果解除,也會通過多渠道向社會發布。
部門聯動方面,姚輝說,預警發布后也第一時間向各成員單位下達了預警啟動指令,按照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的要求,各個成員單位有相應的分預案,他們會按照指揮部統一的號令,分別采取相關的措施來減緩污染加重的趨勢。
追問6
北部山區為何也進污染行列?
延慶和密云近日也進入污染行列,有市民擔心污染連成片。對此,張大偉表示,延慶去年PM2.5年均值是60微克/立方米左右,北京城區是89.5微克/立方米,延慶還是要好一些,不能說污染連成片。
他解釋,延慶縣和市區之間隔著山脈,一般情況下,如果混合層為500-800米,污染物就翻不過山脈,那個時候延慶等北部地區的空氣質量好于市區。如果混合層變高,污染團就會越過山脈,到達北部,致使北部的空氣質量跟城區差別不大。混合層主要是垂直方向上的變化,受到逆溫的影響。
應對·學校
小學“室外操”改成室內上
昨天,市教委向全市各中小學發布“空氣重污染應急黃色預警指令”通知,要求各區縣教委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及本區縣分預案,加強黃色預警措施執行力度,參照“橙色”預警級別落實相應應急措施。
根據預案,當遇到“黃色預警”時,“小學、幼兒園避免戶外活動;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減少體育課等戶外活動。”“橙色預警”則要求,小學、幼兒園停止戶外活動;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可以停止室外體育課、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業余訓練;停止校級、區縣級組織的體育考試和運動會,并延期舉行。
昨天,宣師附屬一小和前門小學等學校表示,只要接到“黃色預警”通知,就會減少學生的戶外活動。宣師附屬一小辦公室夏主任表示,會將“室外操”改為“室內操”。前門小學教導處主任趙巖也表示,會將室外活動挪到室內進行,“比如在樓道內做一些伸展運動等”。
部分幼兒園也給家長們發了提醒短信。昨天下午,豐臺第一幼兒園群發短信給家長,提示為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幼兒園已采取了防控措施,包括停止戶外活動;每天開啟空氣凈化器;增加飲水次數及飲水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
應對·醫院
制訂呼吸道疾病接診方案
針對未來幾天將出現的霧霾天氣,昨天,記者從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了解到,已向全市醫療衛生機構發出通知,要求各區縣、各大醫院加強值守,加強空氣重污染條件下呼吸道等疾病救治力量。
市衛計委要求,各醫院應制訂針對“霧霾天”接診方案,應加強門急診醫療力量,及時收治呼吸道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同時,各醫療機構在接診患者時,還須“科普”,提醒患者科學防護和正確認識呼吸道等疾病。
市衛計委也表示,在“霧霾天”期間,有條件的醫院還可對就診人員進行監測、對比和研究。
連日來,呼吸系統疾病也已成為120急救、各大醫院門急診接診的主要病種之一。據120昨日表示,上周北京急救中心共派車對482例呼吸系統疾病進行急救,比去年同期增長29例。這意味著,每天有將近70例病人因呼吸系統疾病撥打120急救。
應對·工地
全市停止建筑拆除施工
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發布后,市住建委立即采取措施,加強對施工現場的揚塵治理,而且相應提高響應級別。也就是說,雖然發布的是黃色預警,但工地揚塵這一方面,執行橙色預警的措施要求。
昨天,市住建委要求停止全市施工工地土石方作業,停止建筑拆除施工,停止渣土車輛運輸,減少露天作業。同時,市、區住建委立即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對違反規定的工地依法進行處理。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市住建委正積極推進攝像頭與系統平臺的接入工作,利用施工現場設置的攝像頭,24小時對工地揚塵進行監控。
應對·環保
每2小時發布一次預報
昨日全市啟動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后,市環境監察總隊組織全市環境監察力量,共分為8組,連夜奔赴區縣檢查燃煤鍋爐排放。
另據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啟動以后,監測中心增加了信息發布頻次,每2小時發布一次預報,并分析空氣質量變化的特點和原因,以及提示大家加強健康防護。平時跟氣象部門每日1次的會商,目前增加到至少每日2次。
應對·城管
規范施工揚塵等問題105起
記者昨天從市城管執法局獲悉,為應對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城管執法部門出動90%以上的一線執法力量,組織開展對施工揚塵、道路遺撒、露天焚燒(垃圾、樹葉、秸稈)、露天燒烤以及無照售煤等違法行為的執法檢查,規范施工揚塵等問題105起,查處露天焚燒4起,查處露天燒烤1起。
同時,城管執法人員加強對施工工地揚塵的控制,督促轄區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和建筑拆除施工,停止渣土車、砂石車等易揚塵車輛運輸,增加灑水降塵頻次。
環衛集團則加大了道路清洗頻次,增加灑水作業。
提醒
1.霧霾期間應盡量減少出行,出行時注意個人防護,選擇適宜的口罩。
2.霧霾期間應盡量關閉好自家窗戶,盡量減少烹飪、吸煙等導致室內空氣質量下降的活動。
3.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室內環境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
4.當室外大氣中的霧霾消失后應盡量開窗通風,讓室內空氣中的細顆粒物盡快散出,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5.霧霾期間老人、小孩和有基礎病的人是敏感人群,在此期間應多加注意。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應佩戴口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