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余冊,這是在京高校圖書館最新藏書總量,相當于3個國家圖書館、15個首都圖書館。但如此豐富的藏書,暑假期間卻大多在書架上“沉睡”。日前,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由于開館時間受限、證件辦理難,校外市民難進高校圖書館,“大學圖書館靜悄悄,上億冊藏書無人看,這是不是一種浪費?”一位市民直言不諱。
公共圖書館一位難求
高校圖書館空空蕩蕩
七八月份,大中小學及部分科研機構集中放假,公共圖書館讀者驟然增多。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國家圖書館,乘坐扶梯一路直上,發現每層閱覽室里都坐滿了人,一位難求。
與國家圖書館相鄰不遠的幾所高校圖書館則顯得靜悄悄。由于師生放假,在中國人民大學新圖書館內,記者發現,二層、三層扶梯旁的公共空間內,近百個座位空無一人;三層中文庫區域內,約有三分之二的空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圖書館也少見讀者,一冊冊整齊排列的書籍,無人問津。
雖然2002年,教育部就曾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延長服務時間,假期應保證一定的開放時間。但記者發現,不少高校并未按此規程執行,暑假中,大幅縮短圖書館開放時間。
例如北京化工大學圖書館暑期每周二、周五開館,從7月20日至9月1日,僅開放12天。整個假期中,北京服裝學院圖書館只開放6天;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開放不到10天。
進門難、辦證難、借書難
圖書館開放“羞答答”
去年3月,本市成立首都圖書館聯盟,30多所高校宣布逐步向社會免費開放,但一年半過去了,開放進展并不樂觀。部分高校雖然允許校外讀者辦證進館閱讀,但并不明示辦證程序,開放顯得“羞答答”。
據記者了解,部分允許校外讀者進館看書的高校,并未在圖書館外或是校園網站上公示閱覽程序,這使得很多校外讀者誤認為高校圖書館只對本校師生開放。記者在五道口、魏公村等高校附近的社區做了隨機調查,30位市民中,有八成不知道可到高校中辦理臨時證件進館看書。
想辦臨時閱覽證也不容易。校外讀者要辦清華大學圖書館臨時閱覽證不僅要出示個人有效證件,還得出具蓋有單位公章的介紹信。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則干脆表示,暑假期間,由于辦公室值班人員較少,不提供辦理臨時閱覽證的服務。
即便能順利辦證,想進高校圖書館也不容易,不僅要帶齊身份證、學生證、工作證等證件,還要經受“大學校門難進”的考驗。
以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雖然該校圖書館暑期開放時間較長,也允許校外讀者換證進館,但北大校門卻并不好進。該校暑期規定,校外人員必須在東南門排隊登記后才能進入,目前每天僅進校參觀的游客就達數千人,據該校保安描述,每天從早到晚,東南門外等候入校的游客都排起長隊,想要進學校得排大半個小時的隊。
想要借本書就更難了,大多數高校的臨時閱覽證只能看不能借,想要借書還要交上幾百元的押金、管理費。例如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校外讀者想要借書,需要辦理閱覽證,除去10元工本費和500元的押金,每年還要交300元的管理費。
高校圖書館拒絕中小學生
雖然近年來,教育界人士都呼吁中學與大學教育有效銜接,相互融合,大學資源應向中小學生開放,但高校圖書館則一直對孩子們緊閉大門。
“不得攜嬰幼兒和兒童入館”——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網站上明確規定。“我們圖書館都是大學生看的書,不適合小朋友看。”該校圖書館工作人員表示。
記者調查發現,其他高校圖書館也“不歡迎”小讀者。人大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表示,原則上只有成年人用身份證登記才能進入圖書館。北大圖書館工作人員表示,高校圖書館并不適合中小學生。清華圖書館工作人員說:“高中生通過有效證件可以進,但初中生和小學生年齡太小,館內無人照看,如果出事了,誰負責?”
觀點
正方:高校圖書館是公共資源,應該開放。
鄭女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高校里成千上萬的書籍不應該躺在書柜里睡大覺,應該對社會開放,這樣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也可以避免資源浪費。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大學圖書館作為公共資源,應該有開放的心態,并應建立長效機制保證開放順利進行。
張星水(北京京鼎律師事務所):大學還承擔著公民教育、社會服務的任務,應該開放包容,和公眾形成互動雙贏的狀態,可以征詢公眾建議,在保證校園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更多傾聽公眾聲音,開放校園資源,將教學科研和公眾教育結合起來。
反方:校外讀者擾亂秩序,不該開放。
小顧(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學校圖書館的藏書主要供校內師生進行科研和學習,如果不加限制地允許校外人員進來,肯定會擠占校內資源,影響大家的學習氛圍。
北京大學圖書館一位管理人員:暑假期間,很多入館者就是來觀光旅游的,他們在圖書館大聲說話,還來來回回地結伴拍照,影響安靜的閱覽環境。
小王(清華大學畢業生):很多重要的論文和科研成果都在圖書館萌芽,這是校內的一方凈土。校外讀者如果真想借書,可以到國圖或首圖,沒必要專門擠到大學里去。
高校圖書館可錯峰開放
市民建議,高校圖書館應選擇在周末、假期錯峰開放,既不干擾學校的教學秩序,也能使上億冊藏書被社會所共享。從事媒體行業的小張建議,平日教學期間,為保證教學秩序以及學生享用教學資源,可以不對外開放;周末、公共假期、寒暑假,學生不在校內,則可以對外開放圖書館,盤活圖書館內藏書、電子數據等各種資源,為公眾服務。
熊丙奇也建議,大學圖書館可以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在公休日面向周邊社區開放,從社區中招募志愿者提供服務,這樣既開放了圖書館,也維護了秩序,節約了假期圖書館的運營成本。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