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7月,北京市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實施已經整整5年。
對北京而言,實施小學規范化工程,面臨清理硬件“欠賬”、提高辦學效率、滿足城市多元化需求三大問題,難點在于需要解決的這3個問題,在北京這個特大型城市表現得較為復雜。在有的區縣,某一個問題突出存在,只需一味特效藥就可以藥到病除;更多的時候,是所有問題糾纏在一起,需要工程實施者實事求是,給出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案。
北京市教委主任姜沛民深有感觸地說:“北京的義務教育所面臨的是社會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如果教育系統只能提供均質的教育服務,顯然無法讓群眾滿意。實施小學規范化工程,北京不僅要使每一所學校都具備規范的辦學條件,更重要的是提高教育系統滿足群眾多元教育需求的能力。”
山區小學開設平板電腦課——
規范化促山區教育信息化
密云縣新城子鎮中心小學是方圓幾十公里深山區內唯一的學校,現在只剩下275名學生,還不到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校長吳春生說,一度讓他坐立不安的,除了生源還有人心思動的教師隊伍。
2007年秋天,北京市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啟動,工程目標是讓全市小學在專用教室建設、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音體美器材和圖書資料等主要項目上達到北京市新頒標準并實現基本均衡。吳春生說:“北京規定的辦學條件標準比教育部的要求還要高,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深山學校來說,按照市里的標準對學校進行規范化建設,變化真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新城子鎮中心小學的校舍和學生住宿樓得到加固改造,新修了帶有塑膠跑道的標準體育場,專業教室、數字校園系統等教育教學設施也全部配齊。“原先冬天教室里燒著火爐還凍冰,現在學生四季可洗澡;老師們感覺在這樣的校園里工作,體現了價值,有尊嚴。”吳春生說。
辦學條件具備了,規范化工程并沒有停下。吳春生說:“雖然學校已經有條件開齊開足國家和地方課程,但依然不能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需要,山里孩子最渴望的是能看見山外的世界。”吳春生想到了網絡。在規范化建設過程中,密云縣所有小學都完成了校園信息網絡建設,而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教學品質,主動權在學校。經過努力,新城子鎮中心小學加入了北京首批利用平板電腦開展教學實驗的學校行列。全校添置了80套平板設備,面向三至六年級學生開設平板電腦實驗課。
除了市級教研部門提供的課件和學校自主開發的課件,新城子鎮中心小學還與城區優質小學結對,直接采用城區優質小學的校本平板電腦課件,讓山里的孩子不僅能夠通過網絡看見山外的世界,連上的課都跟城里學校一模一樣。
建教育集團打造優質學校群——
規范化造就更多優質學校
在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推進期間,北京出現了新型教育集團。集團的目標不是開設“連鎖店”,而是實行“聯邦制”,意在構建一個優質學校群。
從2012年起,北京學齡人口迅速增加。今年小學入學人數已經超出預計,比去年增加了近3萬人。面對不斷增加的入學壓力,原本名校眾多而且分布相對均衡的西城區,現有教育容量已經不足以滿足社會需求,擇校壓力巨大。
發揮名校輻射作用,滿足新增入學需求并促進教育均衡。這也是北京實施小學規范化工程的目標之一。西城區教委采取的應對方式是組建教育集團。以全國知名小學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和北京小學為核心,分別組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和北京小學教育集團。
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說,掛上了名校的牌子,但教育質量沒有發生多大改變,老百姓對這樣的教育集團不會滿意。如果采用加盟店的方式,簡單的貼牌復制名校,則有稀釋名校優質資源的風險,也不一定就能適應成員校所在區域的教育需求。
北京小學教育集團對集團所屬的11個成員校采取的是“聯邦制”。集團本質上是一個教育聯盟,以總校為核心,分校為成員,通過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力求打造區域優質學校群,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優質并各具特色的教育。
目前,集團已經建立了教師交流制度、學生交流制度和資源共建共享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從理念、隊伍、教研等多方面緊密成員校之間的聯系,促進成員校優質教育資源的生成。
一個細節可以說明北京小學教育集團促進成員校優質教育資源生成的方式。同樣是教師交流,對不同的成員校,集團采取的方式不同。有的采用輪換制,總校和分校的教師隊伍是一套人馬,定期輪換;有的采用派遣制,總校派出教師擔任分校教學任務;有的采用互換制,將總校的老師派到分校教學,而把分校的老師接進總校任課。
在李明新看來,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也創造了更好的制度環境。對優質學校來說,小學規范化工程也是因應社會需求、挖掘現有資源潛力、提高辦學效率的良機。
用“主題課”整合三級課程——
規范化引領素質教育前行
課程建設是北京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中設立的8個專項工程之一。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小學在落實規范化建設期間,開發了一門獨特的校本課——主題課程。在學校的課表中,每周有四天安排的是國家和地方的基礎課程,有一天專門用于開設主題課。
記者現場觀摩了白家莊小學的“書法”主題課。在這堂公開課上,第一節課,由語文老師給學生們講解名碑薈萃,通過展示和講解西安碑林里的書法作品,讓學生們感受和理解不同書體的特征與差異;第二節課由書法教師指導學生們臨摹楷書,親身體驗書法的魅力。
任課老師李瑞霞告訴記者,公開課上展示的只是學校主題課的校內課堂部分。實際上學生們在上課之前,首先會在學校的綜合實踐課老師帶領下,到學校的社會大課堂聯系單位“三希堂”觀摩名家作品。然后,計算機課老師會指導學生上網查詢書法資料,整理不同書體的特征。在學生們經過語文課老師的講解和書法老師的指導后,任課老師還會組織學生就主題進行討論,而學生們在討論中形成的新的興趣點,就是主題課下一個研究課題。
李瑞霞說,現有三級課程體系中存在不少重復的內容,同時,散見于不同科目的知識之間缺乏有力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跨學科、主題式的學習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也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在親身體驗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形成系統思維。
白家莊小學校長祖雪媛說,對學校來說,以鮮明的育人理念整合三級課程,需要有科學完善的理念、目標、育人體系;豐富的主題課程實踐經驗和一支能夠跨學科教學的教師群體。而校內外是否具備良好的教育氛圍同樣必不可少。
在推進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的過程中,北京市還進一步發揮社會大課堂的作用,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到社會實踐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