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大才子”到“街頭豬肉佬”,陸步軒講述高考那些事兒
1985年,因為高考,19歲的農村娃陸步軒考入中國最高學府之一的北京大學。大學畢業不久,他放棄國家分配的“鐵飯碗”,在街頭賣豬剁肉。經媒體報道后,他名噪一時。今年4月11日,陸步軒受邀回母校北大演講。他的悲喜沉浮,再度進入公眾視野。
對他而言,高考給了他“北大才子”這個光環。但隨著下海當“豬肉佬”帶來的非議,他也曾因高考帶來的改變而不堪重負。
“高考”兩個字,對他究竟意味著什么?昨日,新快報記者電話連線陸步軒。雖然他幾度掛掉記者電話,表示拒談高考話題,但最終,他還是敞開心扉,說自己是“對高考有看法的人”,認為當年高考純粹是“裸考”,不像現在,日漸進入“拼爹”時代了。
1
談高考
“我對高考本身有看法”
新快報:通過高考,入讀北大,你應該對高考有許多話說吧?
陸步軒:在這方面沒什么研究。
新快報:那就談談你的高考吧。
陸步軒:我談這個不合適,你問豬肉的問題,(我)沒問題。問這個問題不太合適。
新快報:怎么不合適?
陸步軒:因為我對高考本身有看法。
新快報:那就只談你自己的高考。
陸步軒(想了一想,有點激動):現在高考變得越來越不公平了。
新快報:怎么講?
陸步軒:過去全國聯考,全國統一命題。現在有不少高考狀元,幾乎都有其他加分。我們那時候都純粹“裸考”,所有人都沒有加分這一說。現在講自主招生,其實就是“拼爹”。
新快報:所以你還是感謝公平的高考,讓你上了北大吧?
陸步軒:是。我們那時候,高考是最公平的一個制度。
2
談當年
“總分640我考了531”
新快報:那時復習資料多嗎?家長管不管你們的考試?
陸步軒:不多。我一農村孩子,家長文盲,他們哪懂這些啊。
新快報:你當時的成績很好吧?
陸步軒:全校第一啊(驕傲的語氣)。
新快報:考了第一,所以有信心報北大?
陸步軒:應該說信心不是一次兩次考試就能給的。基本上每次我都能考那個成績(全校第一)。
新快報:那時高考考啥?
陸步軒:文科考六門:語文、數學、外語、歷史、政治、地理。理科似乎考七門。
新快報:當時作文題還記得嗎?
陸步軒:不記得了。過去都快三十年了。
新快報:考了多少分?
陸步軒:531分。
新快報:總分是多少?
陸步軒:640分。
新快報:有擺酒請客嗎?
陸步軒:有。還是流水席,人來了就擺。擺了接近一個禮拜吧。
3
談大學
“北大培養我人文精神”
新快報:上大學前對大學有何想法?
陸步軒:就是個概念,沒有任何感官認識。
新快報:當時大學談戀愛了嗎?
陸步軒:沒有,那時學生談戀愛很少很少。
新快報:怎么形容你的那段青春?
陸步軒:老老實實讀書,一個書呆子。哪有現在這么精彩。
新快報:精彩在哪?
陸步軒:精彩在多元化。過去就只有讀書。過去宿舍沒電視、沒網絡,我印象中宿舍連風扇也沒有。
新快報:大學給了你什么?
陸步軒:大學培養了人文精神。當然,能上北大只能證明你學習比別人好,在學習上有天賦。其他不能證明什么,社會上知識還很多,需要你在實踐中,不停摸索學習。
新快報:高考改變你命運了嗎?
陸步軒:看從哪方面說。如果沒有高考,有可能我只是個農民,也可能是農民企業家,也可能是其他的(笑)。
4
談現在
“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
新快報:那時考上北大,是很了不起的事吧?
陸步軒:那是!(全國)3%的錄取率。每個省也就一二十個,北京多一點。我當時就讀的中學,叫長安六中。去年建校六十周年了,到現在就出了我一個北大生。我預言,一百年內,這個學校再也出不了(北大生)。
新快報:為什么?
陸步軒:現在看很難了。只要不是特別優秀,小地方的孩子很難考到北大、清華去。我這次去北大,發現農村的孩子已經非常少了,10%都不到。我們上學時,大概農村的孩子還有40%左右。北大清華的自主招生只會面對大城市的孩子,而像我們這樣的小地方,已經基本沒有機會了。
新快報:意味著寒門學子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機率越來越小?
陸步軒:那不一定,比以前還是要好多了。以前高考是獨木橋,沒有其他門路。現在還能打工、創業、留學等。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了。新聞也在說,現在不少學生主動放棄高考了。
新快報:你怎么看這個事?
陸步軒:不參加高考也不一定沒有出路,也是社會進步吧。怎么說呢,關鍵是擴招以后,上了大學,也一樣(面臨就業壓力)。
新快報:“知識改變命運”是你們那一輩流行的說法。你現在還認同這句話嗎?
陸步軒:我們以前那個時代是,以后就不是了。
新快報:為什么?
陸步軒:以后逐漸進入“拼爹”的時代了。在我們那時候,大學生都是香餑餑,很少。
新快報:沒有好“爹”怎么辦?
陸步軒:沒有好“爹”就靠自己嘛。人生也有好多際遇。
新快報:際遇不可預測,該怎么把握?
陸步軒:當然,能上大學,還是要好好讀書。人的一生有好多際遇,當際遇來了,只有掌握了知識,才能掌握住。
5
談自己
“現在活得比較自在滋潤”
新快報:今年回北大演講,你說給北大丟臉。怎么想到說這句話?
陸步軒:按傳統價值觀念,就是這樣。你考上了北大,(外界)期望值很高的。
新快報:是要怎樣?
陸步軒:能成大事,做大官。我現在就做著普通的事。
新快報:現在仍認為自己是不成功的?
陸步軒:談不上成功。但我現在活得比較自在,比較滋潤。新快報:放下名校光環了?所以自在?
陸步軒:放下了。時間安排上比較自由,我一年可以到廣東三四次,招呼也不用打,假也不用請。現在在地方志辦公室,一年有幾十萬字寫作任務。完成了就可以。
新快報:你對學生創業怎么看?
陸步軒:不主張一畢業就創業,特別是傳統行業,我建議先打工。當然如果有高新技術,那就可以。
【人物檔案】
姓名:陸步軒高考時間:1985年考取大學:北京大學畢業:陜西省長安縣當年高考文科狀元,考入北大中文系。畢業分配至長安區柴油機廠工作,后下海經商,以“眼鏡肉店老板”的身份聞名。“北大才子街頭賣肉”,讓他瞬間紅遍大江南北。2004年,調入長安區檔案局縣志辦當編輯,工作至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