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太個性化,教育根本聽不進,動不動就頂牛,真搞不懂該如何教育孩子了。”幾天前,在重慶上清寺人民小學門口,正等孩子出校門的劉女士這樣對記者說。
事實上,像劉女士這樣的家長還不少。根據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前不久發布的《重慶市中小學生家庭教育發展報告》顯示:“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沒有時間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意見經常不一致。”這三項是家長們在家庭教育中的最大煩惱,占到了92.3%,認為完全有能力教育孩子的家長只占極少數。
有人說,中國的孩子很累,中國的父母更累。因為他們只有一個孩子,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家長們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為他們設計好了人生。然而,不幸的是,父母為孩子設計好的人生軌跡,很有可能是自以為是的憑空規劃。其結果可能是,父母使的力氣越大,孩子受的罪越多,偏離正常發展軌跡的可能性也越大。今天,我們到底該如何當好家長呢?
教育的煩惱五花八門
譚先生是重慶某政府機關公務員,有一上初二的寶貝女兒。孩子住校,周末才回家。譚先生告訴記者,每次回家后,孩子第一件事便是開電腦,每次起碼兩小時,房門緊鎖,與小學中學同學聊QQ,怎么都叫不出來。好不容易將孩子哄出來吃飯了,她要求將飯菜端在電視機前,邊看電視邊吃飯,如果大人不同意,孩子就絕食。等她磨磨蹭蹭吃完飯,已經是晚上九十點鐘了。左說右說將孩子從電視機前勸走,讓她做一點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那才更氣人。譚先生說,孩子每次做作業都要把耳機帶上,要邊聽音樂邊做作業,并且振振有詞地說,不聽音樂就想睡覺。
譚先生認為自己教育孩子還是頗為民主,希望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進而改變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哪想到,女兒的道理還很充分。她竟說:“老爸,我的成績起碼在班上還是中等嘛!你看那些成績好的,上課時你要找她說句話,她都不理你。如果要我像他們那樣,我寧可不活了!”譚先生愕然。
家住重慶大渡口區鋼花路的李女士,一談起對兒子的教育,就禁不住嘆息流淚。上周末,李女士下班后把孩子從學校接回家,當時感覺有些餓了,正好看見桌上放著幾個新鮮橘子,就拿起一個剝開。剛把一瓣放到嘴里,就聽見兒子大喊著跑過來:“這是爺爺奶奶給我買的,你為什么要吃?”說完,硬是把橘子從媽媽的嘴里摳了出來。
孩子的這個舉動讓李女士很吃驚,也感到很寒心,“怎么會把孩子教育成這個樣子?”
前不久在微博上轉載率很高的一則新聞則更讓人無語:某步行街上,8歲的兒子哭鬧著讓母親買玩具,母親不買,任性、氣大的兒子竟開始抓母親頭發。母親央求道:“快放手,好痛。”一個20來歲的女孩前來解圍,但被小男孩一聲“你滾”喝退。一會過后,男孩更加張狂,開始伸手掐住母親的喉嚨。母親憋得滿臉通紅,最終只好屈服。
不少網友在評論中留言:“中國式教育掐住了母親喉嚨,也掐住了社會喉嚨”。還有網友表示:“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令社會窒息。父母無聲地反抗過后,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值得深思!”
調查報告揭示的問題
根據重慶家庭教育調查報告顯示:“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最大煩惱”排在第一位的是“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39.7%),其次是“沒有時間教育孩子”(27.5%),排在第三位的是“教育孩子的意見經常不一致”(25.1%)。完全有能力教育孩子的家長只占了極少數。
家長苦口婆心的勸說,但孩子卻嫌嘮叨不愛聽,這樣的現象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現。為什么孩子不愛聽,教育專家稱,很多家長缺乏教育技能。
對此,這份調查報告顯示:91.7%的家長愿意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改善和培養教育孩子的能力。目前,近半數家長都是通過看書自學的方式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有90.6%的家長都愿意參加系統的“家長課程”學習。
調查還顯示,目前家長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是“看考試成績”(46.2%)和“聽孩子匯報”(39.0%),主動“到學校問老師”的家長并不多,只占被調查者的13.8%。其中農村家長更注重從老師那里獲得孩子的學習情況。
“我也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心理健康、興趣特長,不過,最關心的肯定還是學習成績。”家住重慶黃泥塝的黃女士坦言,自己非常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雖然女兒這學期剛上一年級,在前不久的一次語文考試中只考了80多分,讓她十分擔心。最近一周下班,她天天回家輔導孩子學習。“現在的社會競爭這么大,只有學習成績好,才最有說服力。”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我送他到學校去上學,就是希望他能多學知識,學習成績當然是我最關心的!”昨天,重慶沙坪壩區王秀蘭說。王秀蘭的兒子目前正在上高二,她說,尤其是孩子上了高中以后,學習成績好壞將直接影響兒子的一生。
專家支招中國家長
當前中國的家庭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最大原因是中國家庭教育傳統的斷裂和失承。我們所獲得的家庭教育經驗在今天已經無法參照。因此,當代中國的每個父母都在摸索。此間教育專家坦言: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由家庭問題造成的,雖然表現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卻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藥”。因此,中國青少年的教育問題,不僅是學校和社會必須回答的問題,更是每個家庭必須正視的問題。教育在學校,素質在家長!沒有父母素質的提高,就沒有孩子的高素質。
記者在問卷調查中看到,53%的家長認為孩子沒有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習效率低是最讓他們頭痛的問題。對此,重慶幼教專家劉艷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對學習缺乏主動性,自我約束能力差,貪玩,學習上懶惰等等。上述的一切原因,都可以歸結于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劉艷告誡家長們,孩子學習習慣如果要糾正過來,就要先注意興趣的引導。比如,通過一些游戲、故事的形式將所學的知識點穿插到里面去,這當然需要家長的耐心和細心。不過,家長也可以選擇一些專業的兒童教育機構,通過課堂形式來吸引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欲望。而在選擇機構時,應當盡量選擇老師作為學習引導者的機構,這種方式能鼓勵孩子對知識進行自我探索,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孩子去背單詞、記語法這種形式,一定又會讓孩子轉而去找更能吸引他注意力的事情做了。
“家長能否選擇一種正確的教育模式,取決于家長是否是一個愛學習和思考的人。”重慶市教科院副院長王瑋虹表示,當下中國,千篇一律的辦學模式、過于統一的評價與孩子個性化需求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父母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孩子的習慣、性格都與日常教育息息相關。如果家長過多關注分數,孩子性格素質上的完整性一定比不上那些在努力過程中備受肯定的孩子。所以,在孩子學習動力流失的同時,家長的補救措施不應著眼于孩子,應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思路,否則,一味地譴責孩子,只會讓孩子在學習的樂趣中越走越遠。
“老師和家長,不是同一種身份。老師是按當下的教學要求來教導孩子,而家長要立足于孩子的一輩子,來長遠看待孩子的發展。”全國十佳優秀班主任、重慶巴蜀小學教師田冰冰認為: 智育出了問題,只是出“次品”;而德育出了問題,就會產生“廢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不應該只側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培養興趣特長,最重要的是重視道德教育,也就是做人的教育。而在這其中,家長還應該做到言傳身教相結合,特別是在道德教育方面,要給孩子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則。
重慶市教科院黨委書記伉大林告訴記者,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個體化的家庭教育方式都與學校的總體性教育有一定差別。“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學生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和塑造。”因此,家庭教育應該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建立一個學習型的家庭很重要。社會的成功價值取向要做出改變,肯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的孩子都等不及。所以我們只能在現有教育形式下順勢而為,老師做好教學,讓孩子全面發展,分數不落后于人;而家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孩子有多種選擇,能充分發揮孩子的天賦。
延伸閱讀
孩子給父母出的十道題
日前,武漢鄱陽街小學六(4)班召開家長會,家長們拿到一份特殊的“成績單”。上面顯示的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家長自己的成績,44人中8人優秀17人合格。自制測評卷為孩子給父母出的十道題。
1.爸爸媽媽能做到語言美、行為雅,衣著大方,相處和和睦睦,相親相愛。即使和其他長輩對一些問題有分歧,也不會當著我的面去爭吵不休。
2.爸爸媽媽對我嚴格要求,不溺愛,經常教育我自強自立,讓我學做家務,并指導我去做,至今我已學會了幾項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3.爸爸媽媽常教育我要奮發上進、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給我零花錢后不是不聞不問,讓我隨意使用,而是指導我用在關鍵處,并記好賬;在班級做衛生,常常關注我是否認真負責,吃苦耐勞。而不是說,怎么又做清潔,這么慢,快走快走……
4.爸爸媽媽能為我的學習創造比較安靜的環境,不將電視電腦的聲音開得大大的干擾我;不招人來家里玩牌、打麻將,能及時為我推薦、提供一些書刊雜志、學習資料等。
5.爸爸媽媽能經常詢問、聽取我的學習情況匯報,檢查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時,不馬虎,不隨意在作業本上簽字。關于聽寫、默寫、背誦以及學案的訂正等學習,能一一仔細檢查,教導我認真細致完成再簽字。防止我有惰性,杜絕我在學習中偷偷地打折扣,增強我學習、生活的責任感。
6.爸爸媽媽能正確對我進行表揚和批評,不袒護,不縱容。堅持正面教育,積極誘導的原則,不諷刺挖苦,不蠻不講理。
7.爸爸媽媽能密切關注我的身心健康,關心飲食衛生、視力保健和生理健康發展,引導我積極鍛煉身體。積極與我溝通,了解我的內心世界和生活需要。
8.當我迷上一些不良愛好,比如電子游戲、武打漫畫之類的閑書等等,爸爸媽媽會:A講明道理,約束我,B實在不行,打罵也是常有,C管不住我,干脆聽之任之;對于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你們常這樣和我交談: A肯定積極的一面,B談得不太多,C不敢正視。
9.爸爸媽媽能積極主動與學校、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系,參加家長會,積極幫助和支持學校做好工作,共同教育好我們。而不是長期丟給老人或讓老師代管;甚至老師主動打電話與你們溝通,你們總是說工作忙、家里忙……
10.爸爸媽媽能積極學習不斷進步,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努力提高教育我們的能力,擁有一定的教育智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