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2012年底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作為三大試點區縣之一的西城區公布:按照新政策規定,中小學教師評“教授”將增加職稱外語考試。
三區按1:3比例推薦
參與此次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的是西城區、朝陽區和通州區,這三個區的35149名中小學教師里,將誕生全市首批18名獲得正高職稱的教師。候選人按照1:3的比例推薦,共54個名額。考慮到教育水平的區域差異,三個區獲得的推薦名額分別為:西城區25人,朝陽區20人,通州區9人。
按照新政策規定,中小學教師現在可以評“正高”職稱,相當于大學教授。不過,其參評門檻可不低,除要求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一線、教書育人成果突出、在本教學領域有很高知名度、近5年主編過學術著作或教材、累計從事教學滿20年等條件外,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小學教師還需要通過職稱外語考試,比如,職稱英語需要通過綜合類C級考試,而196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小學教師還需要通過計算機4個模塊的考試。
目前,三區縣職稱申報工作正在進行中。西城區教委副主任李松山透露,由于是個人先期報名,區教委尚不明確到底有哪些教師報了名,預計3月底報名結束時才能見分曉。
小學教師職稱增兩個級別
本市現有中小學專任教師14萬人,全市在職中小學教師中有副高級職稱的18595人,中級職稱的63394人,初級職稱的41946人。實際上,此次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受益最大的是小學教師。
過去,小學教師最高等級為中級,若想在職稱級別上有所突破,只能參加中學高級教師的評選,以至于現在很多小學校長都是“中學高級教師”,教師職業發展通道遭遇“瓶頸”。改革后,試點區縣的中學和小學教師職稱統一為五個級別:正高、高級、一級、二級、三級教師,使小學教師職稱增加了高級和正高兩個級別,這一舉措令許多資深教師很振奮,他們覺得自己的專業能得到更進一步的認可。
按照市教委的規定,各區縣評選出來的小學高級教師應占全區教師的10%左右,具體申報比例由各區縣自行掌握。因為是首次申報,西城區和朝陽區都留出了富余,未將名額用滿。其中,西城區將比例定為3%,朝陽區的比例定在7%。
此次職稱制度改革同時提高了一級教師的參評門檻。以前,研究生學歷的新教師可直接認定為一級教師,現在則要求二級教師履職兩年才有資格參評。
去年退休教師可參評
眼下,三個試點區縣都已成立職稱改革試點領導小組,正在完成舊職稱體系向新職稱體系的過渡。考慮到政策出臺較晚,相關部門明確表示,2012年1月1日之后退休且符合參評條件人員,都可參評當年度職稱評審。
李松山介紹,以往西城區每年職稱評定工作應在5月底結束、6月總結檢查驗收,不過,該區去年的職稱評定工作將推遲至今年上半年完成。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采取評聘結合的方式,通過評審的教師聘用到相應的職稱崗位后,可享受相應的工資待遇,崗位聘任和起薪時間統一從去年9月算起。
據悉,西城區僅在職教職工就有1.7萬多人,過渡到新職稱體系后,每名教職工的職稱記錄表都要修改,并審核備案。“我們將嚴格按照有關部門規定的個人申報、考核推薦、專家評審、結果驗收、學校聘用的程序評聘高級和正高教師,評審組專家將到學校現場聽課,考察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而不是僅僅靠審核錄好的光盤。”李松山說。
另據了解,西城區新近出臺了特級教師延聘辦法,即特級教師退休后,可以延聘5年,其工資待遇與在職教師相同。今年,該區延聘了三位特級教師。
馬上就訪
考外語可能難住一批老“特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評高級和正高職稱需要加考外語這一新規,可能會難住一批老校長和老“特級”。
據了解,目前西城區符合基本報名條件的市級骨干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和特級教師共有200多人,他們當中,有一批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評上“中學高級教師”職稱、出名比較早的老校長、老“特級”。“由于多年致力于學科教學、學校管理等工作,讓他們現在撿起英語書來考試恐怕有一定困難,還有一些當年學俄語的老校長、老‘特級’由于常年不用外語,難度就更大了。”李松山分析。
一位現任校長告訴記者,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他就已評上中學高級教師,聽說中小學教師可以評“正高”了,他開始挺高興。后得知評“正高”還需要考外語,又很泄氣,“英語已經撂了一二十年,早忘干凈了,再說現在每天這么忙,哪有時間復習?”這位校長表示,考外語對他來說簡直是一種負擔,所以,他并不打算報名參評“正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