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底,長安鎮勝百吉鞋廠清潔工熊玉香第一次乘飛機前往北京,她是一組反映女工生活圖片展的代表人物之一。
原來,自1994年她來到長安打工后,這個樸素的女工在20年間,憑借一份清潔工工作,盡其所能地培養自己的兒子,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兒子在完成博士學業后,如今已成為英國劍橋大學一位教授的助手,而熊玉香的故事一時成為美談。
為生計 南下長安打工
熊玉香,1963年出生,其老家在湖北省咸寧市的一個山村。結婚后,由于生活壓力較大,產生了出外打工的想法。
她告訴記者,自己打工的第一站是北京,1994年,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家小作坊里,她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不過,由于作坊工作量不穩定,她干了不到一個月,就選擇了回鄉。但打工的想法并沒有放下,恰好自己親屬中有人在東莞市長安一鞋廠務工,在該親屬的帶領下,她來到長安,并且成為一名建溢鞋廠(后改名為“勝百吉鞋廠”)流水線的工人,在干了兩個月后,她被廠里的一名女干部相中,讓其負責辦公區域的清潔工作,這一干就是20年。
“最初的想法,就是打工賺錢,把賺到的錢寄回家,讓家里的孩子生活好些。”熊玉香向記者回憶當時的時光,當時老公在老家務農帶孩子,自己則在廠區工作,雖然自己工資不高,但在省吃儉用下,也能寄一些錢回家。
時光流逝,熊玉香一干就是20年,成為長安勝百吉鞋廠建廠以后工作時間最長的員工之一。她的忠誠和勤勉,獲得廠里領導的肯定,她也因此成為該廠周年慶的優秀員工代表。
■教子故事
書信鼓勵兒子讀書
兩層辦公樓里所有的辦公室和走道,都是熊玉香工作的區域。洗手間旁的一個小小茶水間,是她的工具間。每周六日、每天9個小時,她就在勝百吉鞋廠的寫字樓搞衛生。
從1994年到現在,20年如一日。那時候,每個月發了工資,她都會趕到郵局,把錢寄回家里,只給自己留下很少的一份。她說,工廠包吃包住,基本上不用花錢。她兒子跟父親在湖北老家長大直到去讀大學,丈夫才南下東莞跟她團聚。
熊玉香只讀過初中,但每個月必定寫信回家,交代兒子要好好學習,交代丈夫督促孩子寫作業,用最樸實的做人道理教育、激勵兒子。兒子也很聽話,“小學在村里讀書,初中在鎮上讀書,高中就考到了縣一中,后來考上了華中農業大學,學習動物醫學。本科畢業后又考上碩博連讀,已經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她平淡地說著。打工這么久,熊玉香返回湖北通城縣老家不到10次,但和孩子從來不缺乏聯系:“兒子上小學起,我常給他寫信,他就自己回信給我。后來電話方便了,就打電話聯系。”兒子上大學后,每年的寒假和暑假也會到廣東來和母親會面。每年返校時,夫婦倆就湊足一個學期的生活費塞到兒子包里。
2014年9月,熊玉香的兒子毛石清博士畢業后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任何時候,只要一提起兒子,熊玉香的臉上就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據熊玉香工廠負責人介紹,當毛石清以博士身份面對他們時,這位長相清秀的年輕人絲毫沒有認為自己做清潔工的母親太過卑微,用他的話說,正是他母親的堅持和鼓勵,才讓他有了學業的成就,他為他有這樣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感到自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