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video></cite><var id="ddhtb"></var><var id="ddhtb"><video id="ddhtb"><listing id="ddhtb"></listing></video></var>
<var id="ddhtb"><strike id="ddhtb"></strike></var>
<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menuitem id="ddhtb"></menuitem></video></cite><cite id="ddhtb"><video id="ddhtb"></video></cite>
<var id="ddhtb"></var>
<cite id="ddhtb"></cite>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var id="ddhtb"></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ins id="ddhtb"><span id="ddhtb"></span></ins>
<var id="ddhtb"><strike id="ddhtb"><listing id="ddhtb"></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ddhtb"><video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video></menuitem><menuitem id="ddhtb"><span id="ddhtb"><thead id="ddhtb"></thead></span></menuitem>
<ins id="ddhtb"><noframes id="ddhtb">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var id="ddhtb"></var>
<var id="ddhtb"></var>
<var id="ddhtb"></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var id="ddhtb"><span id="ddhtb"><var id="ddhtb"></var></span></var>
<var id="ddhtb"></var><var id="ddhtb"><video id="ddhtb"></video></var>
<menuitem id="ddhtb"></menuitem>
 
內蒙古大學2014高招訪談:堅定地向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邁進

首頁 > 

地方

 > 內蒙古

 > 內蒙古大學2014高...

內蒙古大學2014高招訪談:堅定地向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邁進

訪談嘉賓:內蒙古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劉實

主持人:各位中國教育在線的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內蒙古大學的招辦主任劉實老師,劉主任您好。

劉主任: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劉主任,我們知道內蒙古大學,是少數民族地區最早創立的一所綜合性大學,也取得了一個非常豐碩的成果。那么,您能不能為我們廣大網友詳細地介紹一下內蒙古大學的基本情況,包括學校的辦學定位是什么樣子的?

劉主任:內蒙古大學創建于1957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創立最早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指示,從北京大學等12所知名高校,選派一批知名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組成了建校初期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辦學基礎和優良的學風校風。我們是在一個很好的起點上發展起來的,建校五十多年以來我們經歷了這樣幾個重要過程。在1962年的時候就開始了碩士研究生的教育,1978年學校成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1997年學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4年獲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這樣一個好成績,同年學校成為教育部和內蒙古自治區省部共建的高校, 2008年我們成為“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校,2012年學校成為了教育部中西部綜合實力提升計劃學校。這是我們學校的基本情況。

主持人:好的,就像劉主任剛才給大家介紹的,內蒙古大學已經是擁有五十多年的辦學歷程了,那學校在這五十多年以來一定取得了很多豐碩的成果,請您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劉主任:是這樣的,我們學校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經歷了三次歷史性跨越,就像我剛才提及的,我們經歷了從普通院校到全國重點高校的跨越,是在1978年的時候;我們經歷了從一般性大學到國家“211工程 ”重點建設大學的跨越,這是在1997年的時候;還有從地方院校到省部共建高校的跨越,是在2004年的時候。在這五十多年當中,我們有好多豐碩的科研成果,也是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力的成果。比如我們前校長——旭日干院士和他的團隊研制培育的世界上第一胎試管牛和試管羊都誕生在內蒙古大學。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很多令世人矚目的科研成果。

主持人:劉主任,我們也知道近年來國家也是在大力推動本科教學工程,那么內蒙古大學整體的實施情況是怎么樣的?

劉主任:本科教學工程,它原來的名字叫做質量工程,因為它已經涵蓋了本科教學的各個方面,所以最近改了一個名字,叫本科教學工程。我們學校在這方面取得的成績還是不錯的。比如說在教學名師方面,國家級的教學名師有3位,包括這個曹之江教授,是數學教授;梁希俠教授,是物理學教授;孫炯教授也是數學教授。自治區級的教學名師我們有20位,各個專業涵蓋的就比較多了,包括數學領域的、計算機領域的、蒙古學領域的、生物學領域的、還有藝術學領域的等等。教學團隊方面,國家級的教學團隊有4個,這4個教學團隊分別是:數學分析系列教學團隊、生態學系列教學團隊、熱物理系列教學團隊和蒙古族文學系列教學團隊。省級教學團隊也非常多,有18個省級的教學團隊,這里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在專業方面,國家級特色專業有8個,分別是:生物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蒙古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態學和表演,也基本上是涵蓋了文學、理學、藝術學,還是分布比較廣的。

內蒙古大學自治區級的品牌專業也非常多。我們有48個專業進入自治區級的品牌專業。我們學校本科專業到目前為止一共81個專業,一半以上可以說是省優專業。這也是包括各個學科門類的都有。在課程方面,國家級精品課程一共有6門,包括數學分析、統計熱力學、普通生態學,蒙古族現當代文學史、蒙古舞、泛函分析。國家級的精品視頻公開課,是從2012是開始評審的,當時能夠拿到3門以上的高校,在全國范圍之內包括北大、清華在內只有二十幾所,我們是這二十幾所高校之一。也就是說我們一次性的有3門課程,入選了國家級的精品視頻公開課。

第一次的三門課,是蒙古族現當代文學史、數學分析選講、熱含妙理。一個是蒙古學的、一個是數學的、一個是物理的。在2013年第二年評審的時候,我們又有了1門數學的課程,叫做行星運動與常微分方程入選了國家級視頻公開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我們現在也還是不錯的,2013年第一次評審我們自治區一共報了3門課,入選了3門課,都是內蒙古大學的,包括統計熱力學、泛函分析、蒙古舞。自治區級精品課程,我們也比較多,一共有73門課程是自治區精品課程,在雙語課程方面,我們有2門入選了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所謂雙語是中英文的示范課程,包括分子生物學和工程材料科學與設計。我們還有1個國家級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生命科學本科基礎實驗教學中心。自治區級的實驗教學中心有9個,包括: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生命科學本科基礎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基礎課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綜合實驗教學中心、道路橋梁材料實驗教學中心、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化學材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我們還有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一個是邊疆民族地區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蒙古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的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我們有2個,一個是法學實踐教育基地,這是在2012年獲批的。還有一個是內蒙古電視臺文學實踐教育基地,這兩個基地都是屬于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所以我們認為,在本科教學工程方面我們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

主持人:我們也知道有很多知名的校友,是從內蒙古大學走出來的,那您能不能為我們介紹一些內蒙古大學校友情況?

劉主任:在建校以來的五十余年時間里,我們培養的各類畢業生人才累計有10萬余人,其中的優秀代表那就非常之多了,我們作為地方綜合性大學培養了4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剛剛我講到前校長旭日干院士,他現在是中國工程院的副院長。另一位比較知名的院士——張杰院士,他現在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他的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都是在內蒙古大學就讀的。除了在科技領域,我們的校友還遍布國內外,許多畢業生已成為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高級領導干部、企業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和各行業的骨干力量,為祖國昌盛與民族振興做出了突出貢獻。

主持人:好的,剛才劉主任為我們介紹了世界上第一只試管綿羊也是在內蒙古大學誕生的,那說明內蒙古大學在一些科研領域有很大的優勢。目前內蒙古大學所擁有的科研基地大約有哪些?

劉主任:建校之初,我們的第一任校長是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自治區政府主席烏蘭夫同志,他給內蒙古大學的辦學定位就提出了“雙重任務”的基本辦學方針。一個方面是和其它高校一樣,承擔著為國家的建設培養優秀的建設者這樣一個歷史任務,另外一個就是要承擔傳承民族文化,培養少數民族知識分子進行科學研究。這么多年以來,我們一直秉承著“雙重任務”的辦學定位,堅持發展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這兩個方面。目前我們學校的建設目標,是定位于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型大學這樣一個辦學目標。

劉主任:我們現在國家級的重點學科有兩個,分別是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蒙古語言文學和生物科學。還有一個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是生態學,自治區重點學科就比較多了,我們有18個自治區級的重點學科。

主持人:既然劉主任提到了學科方面的問題,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優勢專業,您剛才提到的蒙古語言文學和生物科學之外,還有沒有一些可能是被網友們忽略的,但也是比較優秀的這些學科,您能不能再為我們介紹一下?

劉主任:除此之外,實際上我們的學科門類還是比較齊全的。具體包括理學、工學、農學,還有管理學、藝術學等等,共有10大門類的學科專業。學校現有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6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81個本科專業,包括蒙古語言文學、生物學、生命科學與技術、數理學4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文史哲、化學2個自治區人才培養基地。由此可見,我們學校涵蓋的專業層次還是比較多的。

主持人:是的,我們也知道其實這個特色專業和好就業的專業并不能劃等號,那么對于那些想要報考內蒙古大學的考生來說,您覺得他們應該如何來權衡特色專業和一些熱門專業?或者說有一些考生會追求這種所謂的熱門專業,因為他們可能覺得熱門專業就是就業比較好的專業,針對這方面的問題,劉主任有什么樣的看法?

劉主任:這個問題,實際上還需要各位考生理性的來對待。比如說,專業所謂的“熱”和“冷”的問題,既有時間上的差別,又有空間上的差別。就是說某一個專業,或許在一個階段它是相對比較熱的專業,但在另一個時間段里也許就不太熱門。空間上,可能在一個地區認為這個專業比較熱,但在另外一個地區也許它就不太熱。所以說,我認為廣大考生朋友們應該理性思考對待,在選擇專業的時候還是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個是從個人興趣出發,如果考生對某個學科或專業擁有濃厚的興趣,自己也有深入進行學習和研究的愿望,那將來他在這方面也許就有一個很出色的成長,這是一方面。再有一個方面,如果興趣不明顯的話,那可以結合一下自己的職業規劃來慎重選擇報讀專業,這樣可能更有利于職業生涯規劃和個性發展。

主持人:劉主任對于我們考生的建議就是在選擇報考專業方面,一定要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對嗎?

劉主任:對,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熱”,這個“熱”,會導致很多專業報考擁擠。給大家舉個例子。像我們學校的金融學專業、會計學專業,在內蒙古自治區招生的時候,錄取分數基本上要高出本科一批控制線100分以上,這個分數是很高了。拿這個分數如果按地區來衡量,在北京地區選擇一個差不多的本科院校都沒有問題,但是考生還是很愿意到我們學校研讀這樣一些熱門的專業。

主持人:既然說到了專業的問題,我還想請教劉主任,內蒙古大學對于轉專業學生需求是怎么規定的?如果有一些考生可能沒有選到自己特別心儀的專業,學校可不可以讓學生選修所謂的“二學位”?

劉主任:這是有的。我們學校的人才培養理念是這樣的,叫做厚基礎,寬口徑、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就是說學生入學以后,我們希望他有一個寬厚的基礎知識,我們在整體教學組織上,低年級組織大類教學,希望夯實他的基礎,這是一個基礎方面。然后所謂寬口徑是在高年級的時候,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愿望或者是興趣,來選擇將來的發展道路。那么你講的這個就屬于轉專業情形,我們是有重新選擇專業機會的。具體申請轉換專業,是在一年級下學期提出申請,經過學校轉專業選拔考試,最后經專家面試,如果認為學生轉到新的專業更適合他的個人學習成長,或者更容易發展他的個人潛能,我們會批準他去轉心儀的專業。這個比例通常是5%。我們的特點是報名時候不設門檻,不是說他在一個專業一定要排多少名,或者說有什么樣的分數要求,這個沒有,只要你想轉就可以報名參加考試。

劉主任:然后在培養過程當中,我剛講了是給學生提供多方面發展的渠道,叫做分類培養。通常來講我們給學生提供四種經歷,第二專業經歷就是其中一個,在校期間除了轉專業之外,還可以學雙學位,就是學習另外一個專業。畢業的時候拿兩個專業的畢業證和學位證。

主持人:這樣非常好。

劉主任:其次,我們有第二校園經歷,因為從歷史淵源上,當時是在北京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支援下創建起來的,我們最早的師資有三分之一來自于北京大學。當時建校的時候有6個系,其中4個系的系主任是北京大學的老師來擔任的。所以在歷史上有北京大學對我們無償支援這樣的淵源,我們一直延續著很好的校際合作關系。我們跟北京大學有一個手拉手的協作計劃,每年會派60個左右的本科生在每個學期,到北京大學學習一個學期,作為他四年學習的一個部分。這就是第二校園經歷,與之類似的合作學校還有其他。

劉主任:第三個經歷,我們有海外學習的經歷,比如在大學期間,他可以參加教育部的外國留學生項目,我們是這個項目的成員單位。我們有教育部的中美合作“1+2+1”的項目。這個項目就是在內大學一年,在國外的高校學兩年,在國內再學一年,所以叫“1+2+1”。畢業時候可以拿內蒙古大學的一個畢業證和學位證,還有一個美國高校的畢業證、學位證。希望他能夠有海外高校這樣一個學習的經歷。

還有最后一個,第四個經歷——叫做創新、創業訓練經歷。剛才我介紹了在2008年的時候,我們成為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學校。就是國家有一部分經費支持,學校有一部分配套經費支持。學生可以通過申請科研項目,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一個創新的科研訓練。目前參與這個項目的學生,初步統計了一下,大概有45%左右。這個覆蓋面還是比較大的,并且經費支持也比較大。

主持人:非常好。

劉主任:經過這樣一些訓練之后,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將來無論他就業或者是考研究生,都會有一個非常高的認可度。

主持人:是的,就是說咱們學校對于學生的培養方式是有多種多樣的,對吧?

劉主任:是,我們還有一個特色,是在2012年的時候,有一個專業就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獲批了教育部的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這個專業除了我前面介紹的那些,一貫的培養理念,在試點過程當中實行了本科生的全程導師制,也就是說,在本科生階段我們會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在他入學開始就給予這個學業指導,或者是全方位的指導,幫助學生將來更好的成長、成才。

主持人:那么劉主任很多考生也想更加深層次地了解咱們學校,那咱們學校的博士點和碩士點都有哪些呢?

劉主任:我們有6個博士后流動站,包括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中國史、物理學、生物學、生態學和數學;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分別是生物學、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中國史和生態學。有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用數學、計算機應用技術。我們的碩士點比較多,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6個,二級學科學位授權點是有6個,還有8個專業碩士的授權點,包括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法律碩士、工程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金融碩士、會計碩士和翻譯碩士,這個分布比較合理,基本上我們學校的所有學科門類都覆蓋到了。

附:蒙古大學國家級、自治區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一覽表20131128(下載)

主持人:好的,那么劉主任,我們知道內蒙古大學今年針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志愿填報方式有個改革。針對內蒙古自治區網上精確排名滾動填報志愿方式改革,內蒙古大學實行“專業志愿清”錄取方式。今年的錄取方式和錄取規則是怎么樣的?

劉主任:我們高考的錄取方式是針對不同省的志愿填報模式是有些區別的。在內蒙古自治區,針對網上精確定位,動態排名,這樣一種志愿填報模式,采取的是專業志愿清的錄取方式。也就是說,在填報志愿過程當中,隨時可以看到自己的專業排名和在學校的總排名,這樣的情況下,結合我們的專業志愿清,考生實際上在報考的時候非常明確他是否可以被哪個學校或專業錄取?這樣,專業志愿清是專門為了配合這樣一種志愿填報方式來實行招錄的。

在其它省份,大部分是平行志愿的一個錄取方式,針對這樣的特點,我們實行的是分數優先的錄取方式,也就是說整個按照高考分數大排隊,然后分數排在前面的同學優先去安排他的專業。

主持人:恩,好的。那么針對2014年,我們學校對比如說少數民族地區,或者是體育特長生,針對這些考生有沒有一些相應的加分政策?

劉主任:相應的加分政策大家也知道,從各種媒體上可以得到一些消息。今年一個總體趨勢叫做加分的“瘦身”,也就是說加分的項目、加分的檔次,可能總體上都在減少,但是我們學校的政策仍然是沿用了以往的政策。就是說我們認可各個省市、自治區的加分政策。通俗地講,叫做一加到底,就是入校加分我們承認,分專業加分也是承認的。

高水平運動隊屬于一種特殊類型的招生方式,就是高水平運動隊的選拔,我校已經結束,并且在教育部的網站和自治區的網站,都已經公示過了。按照高水平運動隊的政策來錄取。關于少數民族加分,我們跟其它加分一樣屬于入校和分專業都認可,我們都是承認加分的。少數民族預科班是要招收蒙語授課的學生,也就是他中學的階段必須是在蒙語授課的學校和班級學習的,要用蒙語授課來參加高考。分數達到要求,就可以進入到我們的民族預科班進行學習。

主持人:恩,好。劉主任,您能不能根據內蒙古大學往年的錄取分數情況,給我們廣大考生送上些建議?比如說大概考多少分數可以來報考內蒙古大學?

劉主任:報考內蒙古大學的分數各個省還是不太平衡。像北京地區我們錄取的學生平均分數在本科線上50分左右,在大部分省份可能是30分左右,高于本科一批控制線。但是個別專業呢,可能剛上線也有錄取機會。

主持人:好的。很多考生最關心的一點就是內蒙古大學今年的招生計劃是什么樣的?專業方面有沒有一些調整?

劉主任:我們今年按照教育部給我們下達的招生計劃還是4700人,也就是說相比去年沒有增加。但是在招生專業上我們還是做了些調整。比如說,根據學生就業狀況,或者是社會認可度,我們做了一些調整。一方面我們壓縮了每個班級的人數規模。我剛才講的我們要對學生進行精細化的培養,一個班的容量不能太大,最大的班容量大概60人左右,絕大多數都是50人或者是30人的小班,這是一個方面。我們今年新增了4個專業,一個是土地資源管理,一個是文物與博物館學,一個是金融工程,還有一個是工程管理4個專業。這4個專業,是社會人才需求比較大的,結合我們學校的特色和優勢學科,在去年獲批的,但是,我們是從今年才開始招生,希望在師資建設和教學環境、條件等方面能有一個更好的準備。

主持人:就是說今年咱們招生總計劃人數大概是4700人。

劉主任:對,4700人。

主持人:在專業方面是新增了4個專業。

劉主任:對,新增了4個專業,除了新增這4個專業之外,我們還增加了面向貧困地區的專項計劃和面向農村地區的專項計劃,這兩個計劃是360人(包括在4700人里面),經過這樣的調整,有些專業我們適當地減少了一些招生指標。

主持人:我相信很多考生也特別關注的一點就是,咱們學校歷屆畢業生就業的情況怎么樣?包括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和就業質量怎么樣的?您再給介紹一下。

劉主任:實際上本科生階段只是個學習的過程,現在普遍學生家庭條件都比較好,不急著讓學生就業,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繼續深造。有些學生通過考研,有些學生是通過保研,我們學校人才培養基地有4個,國家級的人才培養基地,包括蒙古語言文學、生物科學、生命科學與技術還有數理學等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2個自治區級的人才培養基地,就是化學基地和文史哲基地。在基地里保研的比例是比較高的,國家級基地的保研比例是50%,自治區級基地保研比例是25%,在各個人才培養基地考上的研究生,加上保送的基本在70%左右,所以它就業的學生就少一些了。還有一部分學生,大概5%到10%的學生會選擇去國外繼續深造。

劉主任:當然我們保研里面大部分是保送到985高校,和中國科學院所屬的各個研究所,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等985高校歷年接收我們的本科畢業生保送研究生還是比較受歡迎的。

劉主任:這是一個方面,還有一部分是比較熱衷于報考公務員,無論是國家級單位還是省級單位也有好多學生是報考成功的。其余一部分就是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來進行直接就業。像一些國際知名的企業,包括外企或是國企都有我們的畢業生。比如百度、思科,包括咱們賽爾都有我們的校友畢業生。

主持人:很多網友如果想要進一步了解咱們內蒙古大學,咱們信息平臺大概有哪幾種呢?

劉主任:信息平臺,包括傳統的和目前比較時髦的,像新媒體也有我們的聯系方式,傳統的比如我們有語音咨詢電話,0471-4993105和4992253,這是語音咨詢電話,就是語音應答的。還有人工應答的咨詢電話,0471-8935884和0471-8953885,我們有自己的招生網,招生網的網址是:http://zhaosheng.imu.edu.cn/。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各種微博、微信。

主持人:我們的信息平臺還是多樣的。

劉主任:是的,在我們招生網都可以查到聯系方式。

主持人:好的。還有最后一個問題,劉主任需要跟我們廣大考生來介紹一下,因為可能很多考生一談到內蒙古會想到風沙很大,或者自然環境不是特別好。那么您能不能為我們的網友介紹一下,內蒙古大學校園環境怎么樣?

劉主任:內蒙古大學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它是除了石家莊之外離北京最近的一個省會城市,從北京到呼和浩特乘飛機的話只有40分鐘。如果乘坐火車,現在最快的火車,還不是動車,最快的火車已經是6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所以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內蒙古非常遙遠,內蒙古實際區域面積很大,118萬平方公里,區域面積大約是國土面積的九分之一。呼和浩特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冬有暖氣,夏無酷暑。就是說最熱的時候大概是在二十六、七度左右的樣子,最冷的時候是零下二十度左右,那個時候房間里有暖氣,在房間里也很舒適,外出的話有一件薄的羽絨服就可以了。

我們非常重視校園里各種設施的建設,在內蒙古大學南校區和北校區的院子里都有人工湖,夏天的時候湖水蕩漾,學生們在垂柳岸邊可以去看書或者靜靜地休息,都是非常有詩情畫意和愜意的。

主持人:劉主任,我們也知道高考可能還有十天左右的時間,我們的這些考生就要踏上考場了,在節目的最后您有沒有一些什么好的建議和祝福給這些考生呢?

劉主任:好,我希望咱們所有的考生能夠在高考中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歡迎報考內蒙古大學,祝愿所有的考生考取理想的學校。

主持人:恩,好的,那今天非常感謝劉主任做客我們的聊天室,同時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再見。

劉主任:再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