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如今這已經成為孩子父母的期盼,不僅僅是對義務教育、高中教育,當然還包括職業教育、高等教育。2010年新年伊始,本報聯合搜狐網、天津網傾力推出“2010年,民生愿景”大型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教育的關注度僅次于“社會保障”,在“房價、物價、工資、就業、醫療、交通、市容、社保、教育、食品安全”等民生關注中,位列第二。其中,“教育資源不均衡”“擇校現象”“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應試教育”等問題最受關注。
“為什么現在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錢學森之問”一直拷問著整個教育界。2009年教師節前夕,溫家寶總理發表講話稱:“為什么社會上還有那么多人對教育有許多擔心和意見?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的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當下,如何順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轉變教育發展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這是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記者從2010年天津市教育年度工作會議上獲悉,2010年本市將從促進基礎教育更加均衡、優質地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凸顯特色、高等教育提升質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力爭把每一所學校都辦好,關心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真正培養出一批拔尖創新人才。
義務教育
問題
09年開始實施的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正在逐步解決本市義務教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硬件均衡問題。不過,天津作為東部沿海地區,還不能滿足于一般的均衡。那么,如何實現軟硬件并重的高位均衡呢?
舉措
硬件:加固297所中小學校舍
2010年,本市將突出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標準建設這個重點,著力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全面完成基礎性教學儀器設備配送工作,確保學校儀器設備完好率達到95%,演示和分組實驗開出率達到100%。加強中小學圖書館建設,組織第二、三批400萬冊的圖書配送任務,累計配送近600萬冊,著力提升圖書使用效益。在總結首批達標學校評估驗收工作經驗基礎上,高水平完成第二批500所學校評估驗收任務。
2010年本市將確保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年度任務。在全面完成118所農村中小學校舍加固和功能提升的基礎上,基本完成全市剩余297所中小學校共計110萬平方米的校舍安全加固維修任務,真正把校安工程打造成真正的民心工程、精品工程、陽光工程,讓廣大師生受益。建立全市中小學校舍信息管理系統,做好區縣校舍安全檔案建設,完善中小學校舍安全監測機制,提高校舍安全預警能力。
軟件:師資要實現區域內流動
“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和“農村265骨干教師培訓工程”是加強本市基礎教育軟實力的重要舉措,加快建設一支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名師隊伍。目前,首批學員已經完成集中培訓,將進入實踐環節,2010年即將遴選第二批學員。
以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改革為契機,推進區域內教師、校長和管理干部合理流動。規范學校崗位設置,嚴格教師資格準入制度,逐步化解結構性教師短缺矛盾。創新義務教育教師補充機制,實施好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加強師德建設,健全師德考評體系。提升中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
高中教育
問題
高中階段正處在學生個性、才能和志趣發展的關鍵時期,理想的高中教育應努力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而目前高中教育的最大問題恰恰是“千校一面”。近年來,隨著高中段學齡人口的不斷下降,那些缺乏特色和內涵質量的學校勢必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困難。
舉措
啟動特色高中建設工程
2010年本市將加強普通高中特色建設。進一步加大對特色高中的支持,提供更加寬松的發展政策,鼓勵這些學校加快辦出品牌、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啟動特色高中建設工程,以內涵發展為導向,引導更多高中學校走高質量特色化的發展道路,努力促進普通高中一校一品,著力推進高中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變革。針對高中創新人才培養載體問題設計,推出一批項目,搭建一批平臺。
空中課堂覆蓋普通高中
示范高中招生指標定向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推薦比例,完善推薦辦法。實施高中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依托高校和社會教育資源建設一批創新人才培養實踐基地,為那些學有專長的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課堂;實施直通車培養計劃,鼓勵有條件的高中與高校之間,共同構建聯合培養人才的對接機制。在秋季開學,將空中課堂由60所示范高中校擴展到全部普通高中,實現全市范圍內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2010年市教委將對在建設和使用空中課堂方面有明顯成效的學校,給予一定獎勵。
學前教育
問題
這兩年,隨著本市出生人口逐漸回升和外來人口持續增加,本市學前教育特別是國辦優質幼兒園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為滿足幼兒入園需求,需要加強學前教育資源配置。
舉措
年內再建25所國辦幼兒園
年內再建25所國辦幼兒園。協調規劃、城建等部門出臺有效辦法,確保今后新建規模小區切實配套建設幼兒園。加強20所學前教育教學實驗基地建設。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著力提升學前教育優質服務水平。引導幼兒園減縮“小小班”招生規模,最大限度滿足3至6歲幼兒的入園需求。在加強市級示范園建設的同時,啟動農村示范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工程,抓好全市學前教育實驗基地建設,進一步增強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供給能力。
職業教育
問題
職業教育為經濟發展提供人才儲備,但經濟發展意味著技術更新。一位專家告訴記者,職業教育目前走到一個轉型時期,首先要解決職業教育學校自身能力發展不足的問題,辦學條件要進一步改善,辦學水平要進一步提高。第二要解決職業教育服務經濟建設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
舉措
鼓勵“金牌藍領”任教
2010年,本市在全面完成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建設任務后,將進入新一輪的改革和創新示范區建設。深化濱海新區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學生頂崗實習制度、彈性學習制度及其學籍管理辦法,探索建立學生實習保險制度。根據企業用人標準和市場需求,進一步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適應企業工種特點,抓好百個市級特色骨干專業,加快建設精品課程和精品教材。重點建設100個職業指導與創業中心。加大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評聘第二專業技術職務的力度,鼓勵企業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兼任專業教師。
適應主導產業發展,做好進園區學校的專業群建設和資源整合,并完成海河教育園區二期建設規劃方案。緊貼生產實際和技能標準,精心設計競賽項目,高標準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國際論壇。策劃和組織好由世界知名企業和職業院校參加的產教合作國際職業教育論壇。
高校教育
問題
“專業學科設置不合理,要么長期一成不變,要么設置過細,不具有與時俱進的發展性和廣泛的適應性。沿海發達城市中高技能人才緊缺和一般性求職者過剩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的現狀就是例證;依然重講授,輕實踐訓練。這是目前高校教育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有關專家稱。
舉措
打造100個品牌專業
為引導高校更好地服務經濟建設主戰場,2010年本市高校將以服務優勢主導產業和主要發展領域為重點,實施100個品牌專業建設計劃,著力建設10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群,加強對30個新建社會急需專業的質量管理和督查。同時,還將深化濱海新區生物技術產業、服務外包、電子信息產業、石油化工產業等8個濱海新區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切實把基地作為促進校企結合、支撐產業發展、提升就業能力的重要載體。
實施首批20項高水平科技產業化對接項目,深化新能源技術、創意產業、移動信息服務等6大產學研聯盟合作機制。年內建成大學軟件學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年內建設好20個創新型實踐基地。
開建南大天大新校區
2010年本市將對高校分類指導,推動高校科學定位,支持鼓勵特色專業和學科,鼓勵具有天津特色和行業特點的院校發展。根據高校布局總體規劃,2010年將啟動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新校區建設以及中醫藥大學新校區一期建設工程。基本完成高校三個共享體育場館主體工程建設。(胡春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