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職業大學董剛校長
視頻:中國教育網專訪天津職業大學董剛校長訪談(點擊播放)
主持人:中國教育網的各位網友以及關注中國職業教育的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本次校長訪談欄目的主持人,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了天津職業大學的校長董剛教授,下面請董教授和各位網友打個招呼。
董校長: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作客中國教育網校長訪談欄目,也很感謝各位網友關注職業教育的情況。
主持人:首先請董校長介紹一下天津職業大學的概況。
董校長:天津職業大學是1978年建校,建校之初是天津大學的化工分校,當時主要培養的是本科生。到了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中國東南沿海城市配合我國改革的發展,成立了17個短期大學,凡是接受聯合國低息貸款的學校就要開始搞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就是在82年接受聯合國的短期貸款以后改制成的。今年是天津職業大學建校30周年,經過30年的發展,學校由七、八十畝地變成了一千多畝地的大學校,在校生從幾百人發展到近萬人的規模,專業共49個,涉及到工科類專業、應用文科類專業以及其它的一些相關專業。
主持人:辦職業教育是以工學結合的模式,天津職業大學一直是天津市教委直屬院校,沒有行業背景,在辦學方面存不存在一些困難?
董校長:工學結合是辦職業教育的切入點,天津市有的學校是行業主辦,而我們學校是教委主辦的,但是不管學校主辦方是誰,工學結合都是辦職業教育的目標,對于我們搞工學結合來講并不是障礙。例如,德國的職業教育非常有名,但是它的職業院校都是由洲教育部來主管,所以看我們如何利用工學結合的理念來辦學,推進我們與行業、企業的實質合作,我認為這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職業大學建校30年來,我們和全國乃至國際一些大的企業都有非常緊密的合作,我們并不認為我們因為不是行業主辦的學校,而在工學結合上存在著什么困難。
主持人:我們知道辦一個學校要靠專業,辦名校就要靠名專業,我們想知道職業大學在辦學以來有哪些特色專業?請董校長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董校長:職業大學從辦學以來從幾個專業發展到現在49個專業,我們在辦專業時一定要考慮能扶持天津的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說到品牌專業我非常同意你的觀點,辦學校靠專業,辦名校要靠名專業,天津職業大學最有名的專業就是眼視光技術專業,我們這個專業是85年開始建立的,當時大家很懷疑這個專業能否辦職業教育,我們在辦這個專業是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在香港理工大學和日本的一些院校的支持下,再有我們調查了中國的眼鏡行業協會和天津眼科醫院,我們發現全國有大約2億人口配帶眼鏡,其中70%是不合格的,對于現在大家都很重視眼睛健康和保健,所以基于當時配鏡驗光合格率很低,我們學校在眼鏡行業協會、天津眼科醫院和國外的一些院校的支持下,興辦了這個專業。目前這個專業是我們學校的第一品牌專業,通過這個專業我們得到了幾項榮譽,如去年國家在高等教育評質量教育工程,在全國1168所高校中評出100個國家級的優秀教育團隊,天津市只包括6所院校,我們學院是其中之一。從85年建校到現在這個專業已經培養了上萬名學生,包括我們的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據不完全統計,只有西藏和臺灣沒有我們的學生,其它地方均有我們的學生,而且天津眼科醫院絕大多數的驗光師都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再有,就是我們的機電和化工專業,首次的全國技能大賽我們學校派5名學生參賽,其中有4名學生在機電比賽中獲一等獎,另外一名學生獲二等獎。在文科方面我們有酒店管理專業,馬上在下一屆的達沃斯論壇要在天津舉行,我們的學生要到濱海新區參加會議的接待,再有北京首都機場也有我們的酒店管理專業、應用英語專業、應用韓語專業,大概170名學生正在做奧運服務。
主持人:天津職業大學的領導眼光還是比較敏銳的,契合市場的需求,選擇了非常好的專業,希望各位網友關注職業大學的品牌專業。剛剛董校長也提到了,在08年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職業大學獲得了4個單項一等獎,我想職業大學在培養職業技能人才方面一定有獨道的經驗,下面請董校長談一下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的一些情況。
董校長:我們學校的校訓就是“育德育能,力時力新”,這么多年來天津職大人也秉承這個校訓,我們把對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高素質、高技能上,學校非常重視對學生的技能培養,比如說我們學校在天津市勞動社會保障局的支持下,95年就建立了職業技能鑒定所,發展到現在我們能鑒定40多個工種,從一些行業的計時工到技師,我們學校的證書是1+X證書,也就是說學生手中會有1個畢業證書和多個職業技能證書,所以學校在對學生職業技能地培養上非常重視。另外我們在師資培養上也有很高的要求,我們學校的教師在一段時間的鍛煉要達到雙教能力,既能教動腦也能教動手。從05年開始我們要求新教師在上講臺前要下企業實踐一年,在這一年當中由學校和企業共同來培養,要求教師帶著實際項目下企業實踐,回來后要接受企業和學校的共同考核,合格后允許上崗教學。再有就是對我們在校的教師也有要求,在校教師每兩年要下企業不少于兩個月的實踐。再有學校每年要對教師進行一次職業技能大賽,是在勞動局和總工會的支技下,比如去年的11月25日,共182名教師報名,分為9個工種,由勞動局出題并組織考評員來監考,賽后按級別發放職業技能證書。使教師能夠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教學生。
主持人:職業大學是首批的職業教育示范校,天津職業大學也走在全國職業教育的前列,請董校長介紹一下天津職業大學的辦學思路和辦學理念是什么?
董校長:06年在教育部和財政部的支持下搞百所示范校分三年來建,天津職業大學在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下到教育部參加答辨,很榮舉地被列入首批的28所,進入示范校以后,我們結合著過去的辦學經驗,進一步凝煉我們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路。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就是“服務為本,應用為根,質量立身,卓而不群”,具體的辦學思路上我們是職業教育,我們要為地方經濟和建設發展來服務,我們提出來我們的辦學和管理一定以他方為中心,我們的辦學思路具體總結為:根據市場設專業(如眼視光技術),根據企業的要求定課程(定單培養,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課程培養學生,我校部分學生在二年級時已被企業訂走),根據崗位要求練技能(學生畢業后還要參加職業技能考核方能上崗),根據社會的評價來驗質量(對于分配到企業的學生做跟蹤調查,每年要發出2000多份調查報告來跟蹤調查,收回信息后進行分析,對教育學生提出的問題、管理上提出的問題、學生素質提出的問題來改進我們的教學,使人才培養的目標、我們的辦學來緊緊的貼近行業企業的要求,所以我們的思路就是以上的4句話。
主持人:您提到了根據崗位練技能,現在企業叫頂崗實習,是模擬訓練還是實際到企業來鍛煉學生。
董校長:這個崗位完全都是職業崗位,我們的學生考得職業資格證書也都是我們國家頒發的職業崗位,我們進入一個示范校以后做的最多的就是工學結合,工學結合不單單是在企業里頂崗實習,我們的口號是“為了工作而學習”、“在工作中學習”兩句話,從我們進入示范校以后首先就是審視我們的課程體系,我們正在往“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方向發展,溫家寶總理去年在大連開夏季達沃斯會,會后參觀了部分高職院校,他指出“在做中學才是真學,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說出了一個職業教育標志性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的上課要和工作結合起來,學生在上課的同時要教、學、做結合起來。
主持人:職業教育有一個口號“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剛剛在天津落下帷幕,想請董校長談一談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對職業教育有什么意義?
董校長:天津市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是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在2005年簽訂的合作辦實驗區的協議,為了配合實驗區的一些工作,教育部支持天津市人民政府把每年的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永久落戶在天津,這個舉措給天津市的職業教育發展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職業技能大賽使社會各界充分地認識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它的魅力,再有一個是為我們天津市的高職和中職教育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主辦的同時也拉動了我們自己學校技能大賽、技能訓練的緊迫感,而且通過大賽和全國職業院校高手的切磋、和企業的交流,來進一步地獲取信息,推進我們本市職業教育的發展。
主持人:這一點,我通過對志愿者的采訪還是有切身的體會,職業大賽期間特別是舉辦院校的學生都得到了很好的煅煉,通過大賽收獲了很多,學習和技能的提升,這一點對天津的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的推進作用。目前許多網友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就業,職業院校的學生比普通高校的學生在就業方面是有一定優勢的,所以請董校長談談近年來職業院校學生就業的情況。在就業過程中比普通高校的學生有哪些優勢?
董校長:普通高校的發展是從98年以后開始的,到現在已經整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論從招生數還是在校生數都占有優勢,學校截至2006年是2168所,從就業率講,近兩年高職的就業率已經超過了本科。第一,高校定位在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對于行業企業來說它的需求率是非常高的。第二,我們國家采取的是工學結合證書教育,學生畢業后都有一定的應用技能,這一點能受到企業的歡迎。第三,學生對自己的定位比較準確,企業形容我們的學生就是“用得上、留得住”,學生也能夠得到自己的期望值。第四,經過這幾年的宣傳,社會上對高職教育也得到了認可。所以職業教育的范圍會越來越廣闊。
主持人:董校長在大學里教過學,在主管部門高教處做過處長,然后又到職業大學做校長,這幾年職業大學在教育領域得到了迅猛地發展,董校長也是職教育的專家了,所以請董校長談一下對我國職業教育未來的看法。
董校長:作為一個基層的實踐者,這幾年我確實感覺到了職業教育發展的勢頭非常迅猛,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建設地發展,國家也開始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地發展,例如國家總理為了職業教育專門召開了兩次座談會,國務院也大力發表了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所以從國家宏觀政策方面,而且說我們國家是人才制造的大工場,另外就是我國的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十七大報告都提到了,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加強內涵教育,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高等職業教育會有更迅猛的發展。
主持人:職業教育也好,普通教育也好,隨著我國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高,也會得到更好地發展,作為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基礎平臺,中國教育網非常關注高校的信息化建設,所以請董校長談一下信息化對學校的發展有什么推動作用?
董校長:在中國,作為任何一所大學的校長都會關注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我們通過教育信息化可以推動學校的教育現代化乃至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舉例說,我學校的酒店管理專業也是非常好的專業,今年的4月份我到美國的邁阿密去訪問,跟他們一個社區學院的院長簽訂合作協議,我校的學生每年都要去他們的酒店做實習實訓,我們的學生都通過網絡進行面試,現場敲定合格的學生。現在信息化建設也使我們共享到許多資源,如示范校的許多好的成果不僅可以通過人去交流,也有許多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交流,可以把我們示范校的一些成果,特別是一些課程,一此名師的講座,我們的一些資料,建成資源庫放到網上。另外我們也在做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即安防工作,一卡通的事情,圖書館如何管理,信息化的實訓大樓,包括一些虛擬實驗,虛擬實訓,我們都有可能通過信息化來實現,所以說信息化帶動我們教育的現代化乃至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主持人:謝謝!最后請董校長對各位網友說幾句話。
董校長:各位網友大家好!通地今天的訪談,希望各位網友在關注北大、清華的同時也關注我們職業教育,因為并不是每一個考生都能上清華、北大,我們職業教育培養的人也是祖國的未來,所以希望大家關注我們的職業教育。謝謝!
附:董剛校長簡介
董剛,男,1955年生,機械工程教授,現任天津職業大學校長;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理事;天津市機械加工學會理事;天津市優秀留學人員;天津市勞動模范;天津市市級優秀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天津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近年來完成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科研、教研課題十幾項;在高水平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EI檢索5篇);出版著作4部;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天津市優秀調研成果三等獎一項。
董剛同志熟悉高等教育的規律和特點,思路清晰,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任天津職業大學校長以來,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努力做好分管的教學、招生、就業等工作。切實加強教學管理,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根據市場和用人單位的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與多家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教育,取得了較好效果。事業心和責任感強。勤于思考,肯于鉆研。為人樸實,作風正派。堅持民主集中制,自覺維護領導班子團結,在全校教職員工中有很高的威信。
在董剛同志任職期間,學校各方面工作開創了可喜的新局面。
董剛同志班子帶領全校教職員工努力進取,成功申報我校成為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全國28所高職院校之一的、首批“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立項單位。該項計劃被譽為我國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建設的“211工程”。
他和班子同志認真總結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經驗,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天津特點的“1145”為實施載體進行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即:開辟了一條天津市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路,搭建了一個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研究與合作的平臺,確立了科學理念指導下的四個辦學根據,實施了產學研結合的五種培養模式。
學校全方位打造“雙師素質”教師隊伍。重視“雙師素質”教師資源的開發,逐漸形成了“雙師強、正高(博士)多、專職優、兼職活”的適應學校發展需要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教育教學改革成績突出:兩門課程榮獲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課程獲天津市市級精品課程,使我校國家級精品課程達到3門,市級精品課程達到9門。2006年我校《C語言教程》等22種教材入選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第六屆國家高等教育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一項;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天津市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另外,我校派出5名選手,參加天津市高校第八屆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全部獲獎,同時獲得組織獎。
在校生素質不斷提高,特別是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增強。我校學生參加市教委組織的各級各類技能比賽活動中,取得了良好成績,受到了市教委表彰。在天津市高職院校的數控比賽中,連續四屆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在2006年的第四屆技能比賽中,9人參賽8人獲獎,包攬了三個工種中的第一名,6人同時獲得一等獎。
在專業建設方面,成功申報并被確定了5個中央財政支持和3個地方財政支持的重點專業建設。
在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學校注重生產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圓滿完成了天津市高等院校“十五”綜合投資項目建設,為學生崗位技能培訓提供了設施保障。
近年來,我校招生就業呈現招就兩旺的喜人局面。生源省份涉及28個省、市、自治區,報到率一直在90%以上。招生工作體現了“錄取分數高,第一志愿率高”。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在天津市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