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沈大雷 通訊員 田天)從兔子身上取出干細胞,放在3D打印出的支架上,在體外經過4周的培養,再接種至裸鼠皮下培養,最終可以長出所需要的軟骨組織。記者日前從南京醫科大學獲悉,由該校王黎明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融合3D打印和干細胞技術,在體外“養骨頭”研究上初獲成功,未來,這一技術將有可能用于人體的組織缺損修復。
參與研究的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院骨科姚慶強博士介紹說,干細胞號稱“萬能細胞”,在一定條件的誘導下,它們可以分化成包括骨骼細胞在內的多種功能細胞。而研究團隊用的是間充質干細胞,它們存在于骨髓血之中,能夠分化為軟骨細胞,就好像“裝修隊”。“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所需軟骨的形狀,在經過培養之后,長成的軟骨大小與所需無異。”姚慶強說,3D打印出的支架在培養完成接種至體內之后,還能在2年左右的時間內緩慢被人體降解。
《中國教育報》2014年11月28日第3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