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財政設立專項經費 享受每月600元生活補助 訂單式培養落實編制和崗位
四川免費師范生上學“零負擔”
四川所有免費師范生都享受“全免”政策,基本實現了免費師范生在校期間“零負擔”。此外,四川省還規定,要為免費師范畢業生在評優評先、崗位競聘、在職業務培訓等方面予以傾斜和支持。
本報訊(記者 劉磊)“我從小就有一個當教師的夢想,免費師范生政策幫我圓了這個夢。我特別感謝這項政策,畢業后,我將履行承諾,回到家鄉從教。”近日,四川省首屆免費師范生、來自巴中市南江縣的岳俊豪如是說。
在四川,與岳俊豪懷有相同心情的還有近4000人,地方免費師范生政策成為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升農村基礎教育辦學質量和水平的新抓手。
2013年,四川正式啟動免費師范生培養工作。該省教育廳提供的數據顯示,包括四川師范大學在內的7所省屬高校按照“相應批次前單獨進行”的原則,共招錄了4000余名免費師范生到校學習。
根據有關規定,四川所有免費師范生都享受“全免”政策,省財政設立專項經費,免費師范生在校期間免繳學費、住宿費,并享受在校期間每生每月600元的生活補助。同時,優秀免費師范生還可享受相關資助政策,基本實現了免費師范生在校期間“零負擔”。
此外,四川省屬免費師范生培養類型多樣、層次豐富。在學歷層次上既有本科,也有專科;在培養類型上既有義務教育學校,也有特殊教育學校和幼兒園;在學科類別上既有語文、數學等普通學科,也有音、體、美等急需緊缺學科,還有專門針對民族地區的“藏漢”、“彝漢”雙語學科。
“免費師范生培養被納入四川省委、省政府重大‘民生’工程,之所以花這么大力氣,與我省的教育實情不無關系。”四川省教育廳人事與教師工作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省教育發展水平同東部沿海地區、教育發達地區仍存有較大差距,特別是農村地區、貧困山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師資匱乏、教學水平較低,“免費師范生正是著眼于為農村培養教師,推進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和補充機制改革,全面提升我省農村基礎教育辦學質量和水平。”
“我省免費師范生實施‘訂單’式培養。各實施范圍市(州)和縣(市、區)根據當地教師的實際需求,提出培養需求計劃;省教育廳統籌核定后,將相應的招錄指標下達到各市(州)。”四川省教育廳人事與教師工作處相關負責人說,“訂單”式培養從“入口”和“出口”兩端保證了這些免費師范生將來的去向,避免了培養工作目標得不到落實。
正在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藏漢”雙語系就讀、來自甘孜州爐霍縣的免費師范生多吉次仁告訴記者,他家庭經濟困難,多次到外地打工籌學費,“免費師范生政策讓我不用花一分錢就能讀大學,將來工作還不用愁,這樣難得的機會我必須珍惜。”
為了讓這些免費師范生堅定從教信念,各實施高校也從職業規劃、師德養成等方面加強對他們的培育。成都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賴麟介紹,該校對1122名免費師范生專門制定了培養方案,特別加強了師德養成教育,“通過師德理論課程、開展主題活動、邀請優秀邊遠山區教師做講座等方式,幫助他們樹立回到家鄉、回到農村從教的信心。”
四川省還規定免費師范生畢業后經考核招聘即可到簽約市(州)從事教師工作,并要求各地為每位考核招聘的免費師范畢業生落實教師編制和崗位,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周轉宿舍。縣(市、區)主管部門和學校要為免費師范畢業生在評優評先、崗位競聘、在職業務培訓等方面予以傾斜和支持。
四川省免費師范生入學時與培養學校、生源地市(州)或報考服務地市(州)教育行政部門簽訂三方協議,其畢業后回生源地市(州)或報考服務地市(州)所屬的實施范圍縣(市、區)內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時間不低于8年,其中,在縣(市、區)以下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農村幼兒園工作時間不低于5年。
四川省普格縣教育體育局局長巫啟華表示,教師招不進、留不住一直是困擾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問題,設定在農村至少服務5年的期限,對穩定當地教師隊伍,提高教育質量很有必要。
四川省教育廳人事與教師工作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考慮到我省農村地區學校辦學條件還相對較差,為保障農村學校的師資需求,同時又兼顧免費師范生個人發展需要,特將服務期限設定為8年,其中在農村學校只需最低服務5年,較好地解決了‘現實需要’與‘個人發展’的矛盾和問題。”
《中國教育報》2014年11月26日第3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