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沈陽11月16日電(記者李錚)23歲的王若男是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大四學生,三年前她從遼寧省建平縣二高中考入沈陽體育學院。今年,王若男以沈陽體育學院實習生的身份重返母校,在建平縣二高中當起了一名“小體育老師”。
算上王若男,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今年共有45名大學生到建平支教。
在建平縣二高中,王若男不僅帶班上體育課,還負責大課間及密集跑、校園集體舞等特色體育活動。今年下半年,王若男協助二高中體育老師完成了該校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
在體質測試時,一名高二女生因之前做了小腦手術,盡管已徹底康復,但還是害怕運動,不敢跑800米。王若男說:“面對這種情況,我在沈體學的體育心理學、體育運動學等專業知識有了用武之地。我用專業知識、專業術語以及一對一跟蹤陪練、心理疏導等方式,徹底消除了這名女生的心理顧慮。”
在建平縣二高中,目前只有8名體育老師帶班上課,同時還要負責大課間及學校田徑隊、籃球隊的早晚業余訓練,人手極其短缺。建平縣教育局局長張曉東向記者表示:“王若男等6名大學生的到來極大緩解了建平縣二高中體育老師短缺的窘境,他們開展花式跳繩等課余教學活動,豐富了學校體育文化生活。”
去年6月,沈陽體育學院和朝陽市教育局、建平縣教育局簽署《遼寧省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協議,啟動了教師教育創新改革實驗區建設工作。隨著大批實習體育教師進入實驗區,建平縣中小學體育老師短缺的現象得到了明顯緩解,學校體育工作呈現出勃勃生機,學生體質也有明顯提高。
從今年10月份開始,沈陽體育學院實習生同當地體育教師共同完成了實驗區中小學生(9歲至19歲)的體質測試,樣本共計11個年齡組,每一年齡組隨機抽取男、女生各300人,總樣本量為6600人。數據顯示,實驗區中小學男、女生的速度素質、力量素質及柔韌性均較2013年有了明顯提高.
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院長王新坤教授指出,“實驗區”建設工作是結合實驗區各學校的實際情況,由體院派出大量實習體育教師,以提高實驗區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實驗區學生體質為宗旨,推動實驗區教師教育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
遼寧省教育廳教師與人事管理處副處長高玉英說,在當前全國中小學生體質逐漸下降的現實背景下,沈陽體育學院與建平縣教育局聯合創建的“遼寧省教師教育改革創新實驗區”已成為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互幫互助的新家園,高校學生與基層學校互惠互利的新平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