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職訓局轄下院校提供2萬名額 吸引港中學生報名 2014年07月27日 01時訊
第三屆中學文憑試今年7月14日放榜,近7.9萬名考生中有近2.8萬人達到「33222」升讀大學的最低門檻,即依次為中、英、數、通識及一科選修科,佔整體考生35%,但大學聯招(JUPAS)資助學士學額僅有1.25萬個,近1.6萬名達標考生將無緣躋身香港8所大專院校,但他們仍有出路。另近60%文憑試日校考生未能入讀資助學位的課程,大批文憑試考生接過成績單后隨即趕往各自資院校,均希望透過高級文憑課程,繼續進修一圓升學夢。部份應屆考生放榜后到職業訓練局尋找升學機會。
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院校包括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中華廚藝學院等13間院校,本年提供約2萬多個學額,包括700個自資學士學位,1.3萬多個高級文憑等,而截至放榜日傍晚6時,已錄取約1.6萬人。職訓局專業教育顧問梁任城表示,本年最受歡迎的課程與去年相若,學士學位課程當中,廚藝、應用會計和多媒體最多考生報讀;而高級文憑則以廚藝、酒店、社工、幼兒教育較受歡迎,競爭最激烈的科目更有超過20多人爭1個學位。學生即日起至7月16日,可到職訓局轄下分校參加「統一收生計劃」,校方會即日安排面試,并即日通知錄取結果。他又指,職訓局今年的學費加幅4%,與通脹差不多。
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的轉售傳聞亦無損考生心情,校內報名考生人山人海,擺滿各個副學士學位課程的介紹,校方亦張貼告示,聲明學費、課時等一切政策不會改變,亦表明副學士學位由城市大學直接頒授,希望釋除學生疑慮。另外,約百名應屆考生前往珠海學院即場報名,以新聞及傳播學系、商學系較受歡迎。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恒生管理學院亦吸引不少文憑試考生前往報名。香港首所私立大學樹仁大學今年提供約1,350個學生名額,包括新聞與傳播、工商管理、社會學等12個學科,文憑試考生即日起至7月26日可親身到校園申領報名表格,而學生需要有「33223」的成績,即中文、英文和一科選修科達3級,數學和通識達2級,則符合最低入學要求。該大學協理行政副校長張國平表示,今年收生情況與去年相若,而文憑試放榜日自早上開始已不斷有考生前來索取報名表,現無法估計會有多少文憑試考生申請學位,但強調校方審視考生成績后,只要符合校方訂定的最低入學要求,皆會獲得面試機會。樹仁大學會在大學聯招(JUPAS)放榜(8月8日)前數天公布收生結果,張國平解釋,這有助學生清楚思考升學路向,究竟是選修樹仁的學士學位,抑是其他升學途徑,這對校方和學生都比較公平。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職訓局轄下院校提供2萬名額 吸引港中學生報名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干事吳寶城指出,該中心輔導熱線于放榜單日,已接獲930宗求助個案,包括不少18至22分的「邊緣考生」擔心選科錯誤而影響升學,當中48%屬家長、34%查詢聯招程序及策略、28%查詢非聯招自資副學位資訊等。他指自資副學士學位多以先到先得形式錄取,呼吁考生盡早鎖定院校,又預料今年考生減少,副學士學位總數應較報讀考生多。資料來源: 成報 成績未如理想 趕往另覓出路職訓局轄下院校提供逾2萬學額 20140715 http://www.singpao.com/xw/yw/201407/t20140715_518379.html 大公報 職訓局首日吸1.6萬考生 20140715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4/0715/2600007.html 東方日報 城大專上院校賣盤傳聞未嚇走問津者 20140715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715/00176_012.html 新報 職訓局取錄1.6萬學生 20140715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Detail/index/405366 AM730 職訓局取錄1.6萬人 20140715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216622
本文章來源于臺灣教育部,請我們一起了解下臺灣教育的一些情況吧。臺灣與祖國大陸一樣,有著濃厚的重視興學辦教的傳統。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就在臺灣開始興辦教育事業。17世紀中葉,在孔廟設立“太學”,陳永華為“學院”,也是“太學”的主持人,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學校。陳永華不僅自己鼓勵鄉社辦小學,還重視高山族的教育,鼓勵高山族送子弟入學。清政府治理臺灣后,更重視臺灣的教育事業,在臺灣逐步建立府學、縣學和社學,歷任巡臺長官都兼任臺灣的學政(教育長官)。福建巡撫沈葆楨入臺主持防務后,為發展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教育,指示舉辦“番學”,從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發展。臺灣逐漸建立起包括“太學”、府學、州學與“番學”在內的初步【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職訓局轄下院校提供2萬名額 吸引港中學生報名 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