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哈佛學生于MOOC拍攝期間遭要求噤聲 2014年04月25日 06時訊
哈佛大學一名英文教授在詩詞課堂上,以避免打擾錄製MOOC(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為由要求學生避免提問,此舉使他們在今年二月受到關注。根據最早報導此新聞的哈佛大學校刊《哈佛深紅報》(The Harvard Crimson),哈佛大學美國文學教授艾莉莎?紐(Elisa New)在哈佛大學線上課程「哈佛X (HarvardX)」網路課程技術人員的要求下,實施上課不能提問的規定。
紐教授解釋,她為維持高水準的網路課程而試驗性地嘗試無發問的授課方式,此說法使其詩詞課有很好的理由得以實施九十分鐘的課堂中,前一小時為無學生發問的課堂解說錄製,而學生討論則延后至最后的半小時。紐教授說:「超過三十年的教學經驗使我明白學生有時會以下列問題打斷課程,如『這個字是什幺意思?』或再一次發問『什幺是詩詞的抑揚格五音步(pentameter)?』,然而這些問題并非不發問就無法繼續課程的問題。詩詞課不是數學課,不是一堂技術性課程。」
除了教授與學生一般面談的時間外,課程包括未錄影的課堂討論、非正式活動,及課后問答時間。學生表示致力于課后互動教學可充分彌補一開始對于課堂上不能提問的失望。一名修讀這門課程的匿名新鮮人在《哈佛深紅報》報導中表示:「起初,上課無法立即發問,讓我有點困擾,但紐教授在課后確實撥出大量的時間,而且她在課后也預留約三十分鐘回答問題及與我們討論。我認為這樣的課程配置甚至更為理想。」另一名修課學生陳同學(Viet D. Tran )則說:「如此試驗性的授課形式對我而言是一個全新的體驗。這是我修課以來,第一次有課堂一開始不允許提問的規定,然而,我其他修讀的課程中也同樣將問題保留至課堂末才提出。」紐教授表示:「她相信理想的課堂是互動性的。當我不能跟同學對話討論時,我經常會有一點寂寞的感覺,而對于他們課后的提問則感到很高興。」
這篇《哈佛深紅報》上的文章引起前哈佛學院院長及資訊工程教授哈里?路易斯(Harry R. Lewis)思考:艾莉莎?紐教授的「不中斷規定」是否代表哈佛的教學現狀產生較大干擾的徵兆。但經過思慮后,他認為這是無傷大雅的。路易斯教授在自己的部落格中寫道:「也有很多課程不讓學生發問。這位教授在完成錄影課程后,花半小時用更活潑的方式與修課的大學生討論,這遠超過我或其他同事所花時間。」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哈佛學生于MOOC拍攝期間遭要求噤聲譯者:潘宜欣
感謝您閱讀本文,本文轉載自臺灣教育部官網.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