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中時報》報道,隨著越來越多中國父母把子女送到英國讀書,近些年低齡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從幾年前的少數不能成群,到近幾年迅速發展成為了繼來英讀碩士、本科之后第三大留學群體”,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會長桑澎如是說。
這樣的發展趨勢,讓職業監護人也逐漸發展成一個行業,而低齡留學生在英國也體驗著“監護”下的生活。
按需選取寄宿家庭
今年19歲的Wendy現在就讀于倫敦切爾西一所高中。在年滿18歲之前,Wendy曾經有自己“簽約”的監護人公司。她說自己選擇的公司是由中國國內的中介給介紹的。
根據英國“1989年兒童法”,“1999年保護兒童法”及“2000年護理標準法例”的規定,18歲以下來英國留學的學生必須要有英國籍合法監護人。
監護人公司每學期會到學校去和學校溝通下Wendy的情況,“然后會關心我做些什么運動之類的”。讓Wendy記憶很深的,她每年生日的時候會收到來自監護人的賀卡。
每過兩個星期會有一個leave weekend,這時候Wendy會找自己的監護人公司,讓幫著找寄宿家庭。此外,如果寒暑假她不回國,也需要監護人幫著安排寄宿。
Wendy可以向監護人提出具體的要求,“如想住在哪個城市、哪個區,住宿家庭不能養狗因為我對狗毛過敏;家里要有Wifi……”
Wendy說她并不喜歡住在寄宿家庭,“他們都很nice,會給我做飯。但我總有一種以外來人的身份進入一個家庭的感覺,有點怪。”Wendy住過的寄宿家庭,有時還會有其他未成年學生,“我基本都是有一個獨立房間,我大多都是進了家門就進自己房間,做自己的事情。”
有讓Wendy至今印象很深的事。有一次,她去一個寄宿家庭的路上,隱形眼鏡滑到了眼窩深處取不出來。她要去住的那家女主人是個孕婦,在地鐵站等,“她接到我的時候已經大半夜了,得知我眼鏡的情況,二話不說把我送去醫院,醫生用鑷子把隱形眼鏡夾了出來。回家后我眼睛很疼,她又半夜兩三點又把我送去醫院。這讓我很感動。”
學校名稱:英國謝菲爾德大學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所在位置:英國,Sheffield 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05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5700人院校地址: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Student Recruitment, Admissions & Marketing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5474
Wendy也會有感覺不自由的時候,“雖然那些個家庭都對我蠻好的,有時會開車帶我出去兜風,帶我去超市買我愛吃的,有一家還帶我去滑雪,但住在寄宿家庭多多少少會有不自由的感覺,比如你不能太晚回,不能喝酒,不能在外過夜等等。”
去年年滿18歲后,Wendy不再需要監護人,她笑稱“終于恢復了自由身”。
“就像一個家庭成員”
小黎是在2007年的時候到英國讀高中的。當時17歲的她,被安排住在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家。
“這是學校選定的,學校提前給了我們書面的關于監護人的數據。記得信上說,老奶奶家經常會招待一些貴客,她煮得一手好菜。”
小黎說,相比監護人這個稱呼,她更愿意稱老人家為hostmother。“她確保我的安全,不準我飲酒晚歸之類的,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有親人的作用。有了一個需要交代的人,對我來說也有了一定的安全感。”
小黎在老奶奶家住了一年,期間也有其他幾個短期住過的學生。她印象中有斯洛伐克的、印度的、法國、西班牙的。
談起這一年的生活,小黎也有Wendy那種“不自由”的感覺,“比如她會規定吃飯要先吃什么,吃太多或太少要被說;洗澡不能超15分鐘;不讓吃太多零食……我當時想我媽都沒管得那么多呢!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監護人也會有讓小黎不是很理解的時候,例如hostmother家里沒裝Wifi,她搜到鄰居家的,看到沒密碼就用了,被hostmother阻止,說這是不對的。“那段時間回到家就是沒有網,我周末只能背著計算機騎車去朋友家蹭網用。后來她好像漸漸變了,有時發現我開著計算機沒上網,她會說去拉開窗簾看看鄰居的車在不在。意思是不在就可以用。讓我有點感動。”
更多的,小黎覺得監護人教會她很多“很受用”的事,“教我如何練口語:對著鏡子朗讀;教我餐桌文化;教我垃圾分類……”現在回頭來看,小黎說,會覺得自己當時的監護人“就像一個家庭成員”、“一個老朋友”。
學校名稱:英國謝菲爾德大學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所在位置:英國,Sheffield 學校設置類型:綜合性大學創建時間:1905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網絡課程 預科 學校性質:公立學生人數:25700人院校地址: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Student Recruitment, Admissions & Marketing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5474
‘已經有8歲的來上學’
15歲到英國讀書,已在英國生活超過十年的小王說,自己當初為了鍛煉英語,選擇的是一個英國人當監護人。一開始由于語言障礙,有時能聽懂對方的話,但無法準確地用英語表達出來,“那時我就用文曲星查,然后給監護人看。”小王回憶,自己的監護人“很敬業”,在生活上提供了不少幫助。在小王看來,對于學生自身來說,不管是請華人還是英國人做監護人,最主要是靠自身的自覺性。“很多孩子在國內時家長都管不好,你怎么能期待送出國了監護人就能管住了呢?”
在小黎的感覺中,自己2007年到英國讀高中的時候,身邊還沒多少她這樣的留學生,而這幾年越來越多中國學生到英國念高中了。
在接受《英中時報》采訪時,監護人機構“英國大不列顛國際教育”的主管Susan介紹,越來越多中國家長希望孩子在很小年齡就到英國接受教育,這讓留學生越來越低齡化。“例如2009和2010年開始我們照顧留學生的年齡平均是16、17歲來讀高中。現在,2014年,我這里已經有8歲的孩子來上學了。”
Susan分析,很多中國人也包括其他國家人的都希望孩子在中學最重要的階段受到最好的教育,而“英國的中學教育在全世界都是頂級的”。另一方面,英國社會安全,教育體系好,“而且最古老的學校源于英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