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推共同核心課程 廠商研發iPad應用程式備戰 2014年03月15日 06時訊
威徹斯特 (Westchester) 縣的阿茲利 (Ardsley) 學區是美國參與共同核心課程試辦計畫的五個學區之一,此計畫為期一年,採用培生教育出版公司 (Pearson Education Inc.) 開發的應用程式教授學生數學及英語,針對大多數州開始實施的新教育標準做準備。
某天,在英語教師 Kate O'Brien 的批判性寫作與研究課程上,約有 15 名新生利用 iPad 學習法案如何成為聯邦法律。O'Brien 女士引導大家進行討論,同時輕敲著投影到大屏幕的平板電腦。雖然現在仍是試辦的早期階段,但 O'Brien 女士已經發現 iPad 讓她的學生更能跟上課程進度。由于各學區全面實施新標準,加上許多學校使用工具程式進行更多實驗,培生 (Pearson)、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和 Amplify 等公司正努力開發平板電腦專用的共同核心課程。
阿茲利學校的督學 Lauren Allan 表示,平板電腦的成本可能會成為計畫實施的阻礙。該學區在 9 月以每臺 500 美元的價格為其小學及中學購入 90 臺 iPad。約有 2,200 名學生的阿茲利學校,最近也在他們的3所學校全面安裝了 Wi-Fi 無線網路。全國學區在教育軟體和數位教材方面正投入更多經費。據軟體與資訊產業協會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的資料顯示,2011-12 學年度的花費金額為 79.7 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約 2.7%。
繼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和電子白板之后,平板電腦也開始應用于課堂中。支持者稱平板電腦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它容易客製化且應用程式的選擇眾多。Allan 女士表示,阿茲利學校的教師正在自行設計適用于 iPad 的課程。
美國教育科技主管協會 (Stat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rectors Association) 執行長 Doug Levin 表示,平板電腦是否真的能幫助學生學習的爭議一直懸而未決,目前尚無針對此議題的重大研究,一切還言之過早。Levin 先生指出,一項探討國家教育進展評估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測驗成績的研究顯示出令人振奮的結果,由國家教育統計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提供的報告表明,使用電腦修改其寫作內容的學生通常可獲得較高的評估成績。
培生公司開發的應用程式稱為共同核心課程體系 (Common Core System of Courses),結合影片、文字和其他互動功能。這是數位教科書的一種,學生可以存取課程,且能在應用程式內完成作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完成課程,進度較快或是需要更多協助的學生則可善加利用應用程式內的補充教材。
學校名稱:荷蘭馬來亞大學 Universiti Malaya 所在位置:馬來西亞,Kuala Lumpur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949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26963人院校地址:http://malaixiya./school/7747
O'Brien 女士通常會指定兩種作業:一種是給進度較快的學生,另一種是給需要較多時間的學生。這有時會使部分學生感到難為情,但若使用 iPad,即使閱讀不同章節也不再那幺明顯了。在 O'Brien 女士的法案課程中,學生透過應用程式閱讀法案,同時也能作筆記或標記重點。當他們遇到不了解的詞彙,可以直接在 iPad 查詢,不必再翻閱字典。O'Brien 女士表示,iPad 課程對教師來說是個很好的開始,假使軟體內的任何課程有缺失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修改。
全美大約有4萬名學生參與培生的試辦計畫,包括佛羅里達、圣荷西和洛杉磯。然而,試辦計畫的實施并非一帆風順。在洛杉磯,批評者認為﹐學區沒有做好規劃工作,而且有些學生可以繞過限制進入社群媒體或其他禁止存取的內容。至于學區遠小于洛杉磯的阿茲利學區則沒有上述問題,但軟體仍存在一些小毛病。培生公司表示,他們正在著手修正所有技術問題。
參考資料
學校名稱:荷蘭馬來亞大學 Universiti Malaya 所在位置:馬來西亞,Kuala Lumpur學校設置類型:創建時間:1949年學歷:本科 研究生 學校性質:學生人數:26963人院校地址:http://malaixiya./school/7747
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