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頓基金會(Sutton Trust)的研究顯示,18%的父母早已經遷移到某一所特定學校的指定招生范圍居住。
有2%家長承認購買第二個房產,用這個地址申請指定學校。
教育慈善組織政策轉換(The Policy Exchange)說,與其指責為兒女選擇最好學校的家長,不如把焦點鎖定在改善貧窮地區的教育質量。
父母力量?
這個名為《父母力量?利用金錢和信息促進兒童教育成功機會》(Parent Power? Using money and information to boost children's chances of educational success)的報告是研究機構YouGov對1173名家長進行調查的結果。
薩頓基金會對有關結果的分析發現,3%的父母承認利用親戚的地址來讓兒女進入某一特定學校。
有6%父母承認參與教會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能進入教會學校,雖然他們過去從不去教堂。這些父母當中10%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最上層。
這些專業階層的父母很多都作出文化資產的金錢投入,讓子女每周參加音樂、戲劇、體育和其他校外活動。
超過三分之二(68%)專業人士都這樣做,相比之下,工薪階層父母(47%)和低收入父母(31%)較少這樣做。
課外活動
薩頓基金會主席彼得·蘭普爾(Peter Lampl)說:這項研究發現有錢人積極選擇接近好學校的房產,聘請家教以及確保子女補習課和豐富的課外活動。這些對其他家庭來說往往難以負擔。
他說:學校選擇和文化資產對社會流動和往后的成功都很重要。他們在這兩方面都有很大優勢。
蘭普爾還說:如果要讓每個兒童發揮所長,教育就不僅僅在于學校本身,而提供平等的學校選擇和課外活動機會也很重要。
蘭普爾希望引進學校招生抽簽制度,讓最佳的學校不只是為那些有錢在學校附近買房的家庭提供服務。
報告作者之一貝基·弗朗西斯教授(Becky Francis)說:我們的研究顯示購買力強的家長破壞公平機會的程度有多大。
她還說:一些家長有能力使用財政資源為孩子獲取成功,阻礙了社會流動,因此必須正視和應對社會遭受的損害。
替罪羊
不過,來自智庫組織政策轉換的尼克·菲斯(Nick Faith)說:不應該對試圖為孩子著想的父母加上標簽。
他說:一些人只是想改善自己孩子的前途,他們不應成為替罪羊。相反,應該聚焦在如何提升全國最貧窮地區的教學質量。
他還說:就語言發展而言,英國最貧困地區的兒童比最富有地區的兒童落后一年。
提出改善建議
薩頓基金會的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其中包括學校發布申請及入學的社會經濟資料,鼓勵學校涵蓋更多階層的做法。
另外,報告還要求政府改善工薪階層獲取信息的范圍和質量;而政府部門應該擴大對學生的補助,為通過收入審查的家庭提供代金券,讓工薪階層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額外的學習和文化活動。
報告還建議更多關注英格蘭地區學校在學生成績排行榜的走勢和增值措施,以鼓勵學校把注意力投放在所有學生身上。
(編譯:田耕 責編:路西)
感謝您閱讀《為孩子上名校 英國家長爭搶學區房》,文章來源于BBC,由出國留學網收集、整理、轉載。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