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澳大利亞之前,對當地人不擅長算數早有耳聞,在這里生活一段時間后,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細節令《環球時報》記者對澳大利亞人的數學能力,尤其是計算能力實在不敢恭維。
澳大利亞人蹩腳的數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體現。記者在堪培拉市中心的一家電器商店中看到,1個移動U盤價格是8澳元,而3個同樣的U盤價格是28澳元,比單獨購買還要貴出4澳元。此外,在季末打折時,記者還曾經見到300澳元的貨品7折出售,價格是199澳元的降價標簽。與人腦的計算能力相比,澳大利亞人似乎更加相信和依賴計算器,手機上的計算器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常用軟件。
網上流傳著一名中國年輕人在澳大利亞買雞蛋的故事,一個中國人在超市買了12個雞蛋,每個雞蛋0.2澳元,總價連中國小學生都能脫口而出,而超市的收銀員卻一邊懷疑地看著他遞出的2.4澳元,一邊慢慢拿出計算器算起了把0.2加12遍的加法。當最后計算器上終于顯示數字2.4時,收銀員驚呼:“你真是個天才!”這讓這名中國年輕人哭笑不得,開玩笑地回了一句:“當然了,我是中國人。”
記者聽說澳大利亞有不少文科的大學生,對于四則運算中加減乘除的先后順序感到很困擾。澳大利亞家庭教育學會的研究人員發現,四五歲的兒童中有1/3不認識基礎數字,不能從1數到20,六七歲的兒童中1/3的人不會數用尺子進行簡單的測量。記者通過走訪幾家書店發現,澳大利亞小學數學教材中使用圖畫進行講解較多,純文字的應用題和純計算的數學題較少。與單純的計算能力相比,澳大利亞的數學課程更側重培養學生將數學應用于生活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之中。這也許是澳大利亞學生在純數學能力不及其他國家同齡人的原因之一。澳大利亞人不僅對數學不敏感,在一些基礎科學概念方面也常發生混淆。澳大利亞科學院日前發布的調查顯示,其中40%的人竟不知地球繞太陽一周需要多久。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負責學生教務工作的劉女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澳小學生在六年級才開始學習四則運算,而中國小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可以熟練計算了。由于考試時可以使用計算器,學生也不用背誦乘法表。至于中國學生必須牢記的數理化公式,澳大利亞學生也僅需理解,考試時一般會列出所有公式,學生只需要將它們挑出、應用就可以。如今,澳大利亞人為本國的數學、科學教育前景擔憂。澳大利亞學生對于理科的忽視導致過去十年中,報考大學數學專業的學生減少15%。以皇家理工大學工程學院為例,由于入學時學院對學生數學成績要求比較高,來自中國和印度的留學生人數便遠超過本國學生。澳大利亞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想辦法對理科教育進行改革,激發學生興趣。
原文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