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國民教育是否應該繼續教導書寫體英文? 2013年12月10日 12時訊 近來一項議題持續在美國教育界里發燒,那就是:學生們還有必要學習書寫體英文嗎?無論是用斜體字(Cursive)、書寫體(Penmanship)或是手寫體(Handwriting)來稱呼這種英文書寫方式,在過去許多年以來,書寫體一直都被視為某種用來區別某人是否為知識分子的指標。然而,在如今這個數位時代,人們愈來愈依賴電腦與智慧型手機,意即愈來愈依賴鍵盤,對書寫體的依賴與需求已經微乎其微。這是這個時代的趨勢。因此,在擬定共同核心(Common Core)標準教育時,書寫體教學課程就被剔除在外。雖然如此,在目前45個打算採取共同核心標準教育的州里,還是有7個州想要把書寫體保留在學校的學習內容里。書寫體爭議何在?林登.貝特曼(Linden Bateman)是美國愛達荷州的代表,現年72歲。他表示,書寫體英文所傳達出的知識性與優雅性,是印刷體英文遠遠不及的,而且寫書寫體英文不只能增進創意,還能活化并連結腦細胞。「當代研究指出,當兒童手寫書寫體時,他們的大腦會有更多區域的腦細胞連結在一起,然而敲鍵盤時就不會。」貝特曼說,他每年都會手寫125封辭藻華麗的書寫體信件。「對我來說,打算讓書寫體從共同核心標準教育里消失,真是一件完全不可置信的事。」為什幺書寫體會被剔除?建立共同核心標準教育的各州負責人,都抱持著一種信念,那就是K-12的課程內容應該為公立學校的學生提供合宜而有用的教育。之所以將書寫體從課程內容里剔除,是因為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兒童要學習的是如何熟練精巧地使用鍵盤,而不是手寫英文。而且,如今大多數的成人在日常生活也不會使用古典的書寫體英文,就算真的使用,也多半混合了印刷體英文。「只要花幾秒鐘去想一想:什幺樣的技能是人們在未來一定用到的?答案當然就是鍵盤輸入,因為學生的職涯一定會用到它。至于書寫體英文,真的只有在學校里才會使用。」摩根.普利克夫(Morgan Polikoff)說,他是南加大K-12政策與教育領導的助理教授。保留書寫體運動的發起美國目前有七個州(加州、愛達荷州、印地安那州、堪薩斯州、麻塞諸塞州、北卡羅萊納州、猶他州)提出保留書寫體的訴求。其中,北卡羅萊納州更是立法通過了一項命令,要求書寫體英文以及九九乘法表都必須被保留下來,作為州民的基礎教育內容。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國民教育是否應該繼續教導書寫體英文? 其他提倡保留書寫體的人們,則引用了最新的大腦科學,指出當兒童在寫書寫體英文的時候,必須練習靈活的動作,因此能強化手眼協調、發展良好運動技巧,進而還能提高閱讀、寫作與認知等技能。他們更進一步主張,若是廢除書寫體英文教學,那幺未來的學者們將讀不懂書寫體英文,那幺也就跟著失去了閱讀珍貴文化資產--歷史文書紀錄、古人信件以及日誌、手寫文獻--的能力。「美國憲法就是用書寫體英文寫的。想想看吧。」貝特曼說。學生與老師們的想法美國郵政服務里的限時郵件業務量,在2010年大幅減少,降到過去25年來的最低點。當然,這是因為電腦--當然,還有它所配備的鍵盤--的使用量大增的緣故。根據皮尤研究中心(the 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如今約有95%的青少年都在使用網路;而透過智慧型手機上網的比例,也從2011年的23%,上升到如今的37%。皮尤研究中心另一項于2012年所作的調查則發現,青少年發送簡訊給同儕的數量,已經從2009年的每天平均50封上升到如今的60封。不過,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老師們并不覺得這一定不好。在今年七月,皮尤研究中心針對美國中學老師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78%的老師們相信,數位工具如網路、社群媒體、手機等等,都能激發學生的創意以及個人表達。克莉絲汀.普希爾(Kristen Purcell)是皮尤研究中心轄下「網路與美國生活計畫(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的副主任,她表示,當他們在調查2,462位「進階學習與全國寫作計畫」(Advanced Placement and National Writing Project)的老師們,他們仍然「鼓勵他們的學生至少還是要手寫一些文章。」這些老師們提出的理由是,多數標準化測驗仍然是以紙筆形式,他們相信學生在手寫寫作的過程,思慮會跟著慢下來,思考也會變得深化與全面。皮尤研究中心也針對青少年作了調查。結果發現,多數人比較喜歡在電腦上寫作,因為又快又簡單;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手寫筆記、寫信件、日記、短篇故事或歌詞等等。「我發現在打字的時候,很難有創意地去思考,所以我喜歡手寫每一樣東西,然后再打進電腦里。我不知道為什幺,但我就是想這幺做。」一名高中男學生說。【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國民教育是否應該繼續教導書寫體英文? 廢除書寫體寫作學習,究竟會帶來什幺影響?不會寫書寫體,到底對人們與社會產生什幺影響?如今各界都還在辯論中。那些支持保留書寫體的人們,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歐巴馬總統在2013年提名賈克.盧(Jacob Lew)擔任財政部長,身為財政部長,賈克.盧的簽名(美國人多以書寫體英文簽名)將可能會出現在美國的貨幣上,然而他那個簽名看起來只是一串圈圈罷了,根本不是拼成他姓名的清晰字母。「杰克向我保證,他會致力于簽出至少有一個字母是清楚可辨的簽名,免得害我們的貨幣貶值了。」總統當時調侃道。資料【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國民教育是否應該繼續教導書寫體英文? 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