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發布的新報告的結論;報告所針對的是英國年輕人大學入學的變化。
報告記錄并分析了在1998至99年以及2011至12年間英格蘭年輕人進入高等教育機構學習的趨勢。
報告指出,大學入讀率存在明顯地區差異:倫敦人越來越多,引致比例失調。性別差異同樣明顯,更多的女性入讀大學。
人數上升
總的趨勢表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大學。18歲入學者在總入學者中所占比例由30%升至38%。
但是,這個增長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其中,女性入學者人數大幅增長,比男性多12%。而在90年代末期,這一數字僅為3%。在最貧窮的地區,女性入學者甚至比男性多35%。
在過去10年中,雖然各地區大學入學人數均有增長,但富裕與貧窮地區的大學入學率差距仍然較大。
報告同時分析說,這個差距會大范圍穩定的存在下去。
不僅如此,地區間的入學率的差異也有所變化。倫敦地區在1988至99年間高等教育參與水平最高,而最新報告顯示,這一水平在2011至12年間進一步提高:入學者比例從35%升至48%。
倫敦作為首都城市,區內學校水平在全國領先,而入讀大學的年輕人比重也遠高于英格蘭其他地區。
倒數變第一
最為明顯的改變是,在1998至99年間,倫敦高等教育參與水平低的貧窮地區年輕人的入學率排名榜末,但在2011至12年,這一地區的數字飄升,從末尾變成了榜首。23%生活在倫敦貧窮區域的年輕人現在成功進入大學。其中,最低入學率出現在東南區,而之前這些區域卻有著最高入學率。
在這次的調查中,倫敦西南和西北地區有著最高的大學入學率。
報告顯示,全英格蘭高校錄取過程中處于申請弱勢的學生,半數之多來自倫敦。
報告同時還指出全英格蘭范圍內,沿海城鎮、中部及北部的原工業城鎮,還有西南以及東部內陸的偏遠地區都有著較低的大學入學率。
最大增長
公平入學辦公室(Fair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負責人萊斯·埃伯頓教授(Prof Les Ebdon)對大學入學率的持續增長表示歡迎。
但他也提到,要縮小入讀大學最有利地區及最不利地區的差距,就要考慮進行早期干預。
他說,對那些有較低高校入學率的地區來說,要鼓勵孩子從小就開始認識到讀大學也是未來選擇之一,并支持青少年在其做出重要決定時,協助雇主發現那些具有潛質的成熟學生。
他同時也警告說,半工半讀學生人數的下降對貧窮家庭也有失衡的影響。
代表新興大學的Million+組織的主席麥克爾·岡恩教授(Prof. Michael Gunn)說:那些在入讀大學時處于弱勢地位的地區能夠在大學入學率上有所增長,是英國在過去15年里成功的事例之一。這是因為政府愿意去支持大學擴招,鼓勵更多人讀大學才會有這樣的提高。
(編譯:尤尤 責編:顧垠)
感謝您閱讀《英格蘭學生上大學 "倫敦人占多數"》,文章來源于BBC,由出國留學網收集、整理、轉載。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