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國公布擴充教育改善計畫報告 2013年10月20日 09時訊
英國政府為了能夠增進擴充教育的課程內容,于2011年3月開始展開所謂「改善擴充教育和技能訓練品質的計畫」(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urther education and skills training),教育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負責16至18歲的學生,而商業、創新和技能部(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則是針對18歲以上畢業的學生提供更多的相關職業訓練課程。 這項計畫的主軸涵蓋幾項重要的方針,包含:一、學校在追求該校職業教育訓練的績效時,切勿以證照的總數為最大努力目標,而是以每位學生都能得到良好培訓為最大目標。換言之,與其讓一間學校里頭僅有一位學生獲得一百張證書,還不如讓該學校可以有九十九位學生各獲得一張證書來得重要。二、學徒制度的重要性。教育部及商業、創新和技能部一致認為學徒制度的實施有效幫助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除了更能找到自己的興趣之外,一旦進入職場也能迅速融入該工作環境。三、職業教育內容強調兩部分:一是職業課程的規劃是以考取證書為主要取向;另一個重點則是在數學和英文的教學。畢竟英國政府認為接受職業訓練導向課程的學生也必須放眼國際化的市場,而英文目前逐漸成為全球共通的語言之際,未來這些學生可以進入其他國家的就業市場找到工作。四、為了讓這群學生在進入職場時可以立刻上手,英國政府逐步推動延長職業教育訓練學生的工作經驗,一方面讓他們可以獲得最新的技能之外,同時也可以讓技職生與職場所要求的條件更能緊密結合。
為了能夠達到上述四項目的,英國教育部以及商業、創新及技能部近兩年不斷推出新的政策與研究成果,試圖讓職業教育的培訓課程內容更加的改善。例如以近期教育部委託Alison Wolf教授所做的研究發現,當學校能夠提供給16至19歲的學生足夠的工作機會藉以累積大量的工作經驗,通常這些在19歲過后正式進入職場工作的學生會比畢業后直接進入職場工作的學生更能勝任愉快。實際上Wolf教授的研究早于2011年即已經展開,因為她始終認為將這種培養工作職場經驗的訓練方法納入成為職業教育課程內容的重要一環是有其必要性的,也因此這兩年多來Wolf教授一直不斷嘗試在這部份進行更多的研究,并提供相關成果及建議供教育部參考。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英國公布擴充教育改善計畫報告另一方面,英格蘭及威爾斯國立教育研究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近日也針對英格蘭地區25所學校,16至19歲學生的職業訓練課程進行研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學校是位在所謂以「尼特族」(non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training,簡稱NEET)為主的學區。調查結果發現:一、英國教育部和商業、創新及技能部的補助經費充分幫助學校找到校外的工廠及公司愿意配合學校提供學生在職訓練的方式。二、學生、學校及雇主充分了解到職前工作經驗培養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團隊合作、溝通技巧以及人格特質的養成,為了讓學生更能夠培養這些特質,這些特質都被充分規劃到職前訓練課程當中。三、研究當中歸納出成功的經驗包含了職場上有效的協調、讓學生適才適所找到適合的職業、確保學生準備妥當可以進入職場、讓學生在進入職場前不應操之過急,讓學生充分準備好再進行。
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