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當地時間9月27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發生一起校園槍擊慘案。該校數學系一名女研究生在校外公寓中被其前男友,同在數學系攻讀博士的29歲中國留學(微博)生次永飛殺害。案發后校方立即向師生發出警訊,警方很快在附近的汽車旅館將其抓捕。
中國留學生殺人的消息迅速在留學生圈內傳開,不少留學生在網上紛紛留言并轉發評論。從德州大學鄧辰希的沖動行兇,到香檳分校次永飛的因愛生恨,9月以來異國血案的“此起彼伏”,再次拷問著持續升溫的“留學熱”。如此理性、低調的學生緣何選擇悲愴的落幕?當脆弱的心靈走出國門,他們該如何得到心理上的紓解與精神上的救贖?
據剛剛發布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2)》顯示,去年中國赴美留學生總數約為15.7萬人,占美國海外學生總數的22%。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中國同時也連續四年成為輸出赴美留學生最多的國家。
面對發達國家留學商業化程度的日漸加深,留學教育成了國際貿易中服務出口的主要產業。甚至有人說,發達國家已然靠著蒸蒸日上的“留學經濟”來彌補貿易逆差。然而,在如此批量輸出的大背景下,中國留學生在很多國外學生眼中的形象依然是“封閉、頹廢、沒想法”。在沒有了“保護傘”的陌生社會,面對價值判斷上的巨大落差,這些依舊停留在自我文化語境中的年輕人,其心理極易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作為“留學經濟” 產業鏈下的“中國產品”,近四成留學生感到“常常緊張”、兩成的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很緊張”,這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感讓他們愈發渴望尋求某種群體的認同感。奈何交際圈有限,他們的“生活”、“戀愛”等主要交往對象通常都是本國人,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劇了群體的封閉意識,這也是一旦有矛盾產生便迅速發的根源所在。
一次次的異國血案讓我們在重新審視留學生的人格塑造與抗壓能力的同時,同樣拷問留學機制背后的一系列問題。不可否認,在教育理念偏重實踐的美國,超越自我的能力會得到充分發展,但心理上的負面情緒同樣會被無限放大,當他們游走在崩潰的臨界點,遭遇打擊后的脆弱心靈該如何救贖?
次永飛的慘案警醒的,不僅僅是個人心理紓解的價值選擇,更是留學教育背后的思路和勇氣。中國學生在全世界“擇校”的同時,國家是否也應反省他們在關愛上的“空白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