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日前發出警告說,誤入野雞大學已經成為海外留學(微博)一大隱患,很多學子花費了大量的金錢、時間和精力,最終卻獲得了官方不認可的文憑。該機構呼吁加強野雞大學的全球管制,保護各國留學生權益,尤其是作為最大的受害國,中國應該給予密切關注,防止更多的人上當受騙。
“野雞大學”也稱“學歷工廠”或“學店”,其辦學以營利為目的,通常采用與知名大學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稱,以混淆視聽的方式招收學生,以各種手段鉆相關國家法律漏洞,濫發文憑。野雞大學所涉及的欺騙既有假學校,也有假學歷。
野雞大學已成為我國留學市場的一大痼疾,一方面為我國海外留學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浪費,另一方面給整個社會的公信力帶來巨大的創傷,特別是一些政府、高校人員的野雞大學文憑不時現于媒體,對政府、高校、企業的公信力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稱,根據目前的調查了解,報考國外野雞大學主要有三種人:第一種是不知情受騙型,父母和學生對海外學校不熟悉,再加上一些非法留學中介機構的誤導,讓他們用辛辛苦苦積攢的血汗錢,換來一張無用文憑;第二種是無法完成學業型,一部分人到國外不好好讀書,最后由于成績較差,難以向家長交代,就買一張野雞大學的文憑,如同《圍城》的方鴻漸;第三種是“主動”受騙型,這類學員主要以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為主,他們普遍年齡偏大,但由于升職晉級的需要,主動花錢買野雞大學的文憑。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分析認為,野雞大學在國內之所以有巨大的市場,首要原因是“學歷不能承受之重”。“越是有耀眼的教育背景,越可能打開更為輝煌的機會之門。
其次,扭曲的用人標準在作祟。隨著我國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無論是否真正涉及跨國業務,各用人單位都以是否有國外高校文憑作為取才標準。留學經歷成為爭取理想工作機會的重要砝碼,也成為職位晉升、獲取科研經費和提高福利待遇的重要評價標準。
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野雞大學在美國。伊亞爾·本·科思(Eyal Ben Cohen)和瑞秋·溫奇(Rachel Winch)2011年度聯合發布的報告《野雞大學:文憑泛濫新動向》稱,2011年全球已知的野雞大學數額比上一年度增加了839所(同比增長約40%)。雖然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野雞大學都有所增長,但是美國仍然是野雞大學最多的國家。美國有1008所野雞大學,比2010年度的報告數據多了198所(同比增長約20%)。美國40%以上的野雞大學分布在加利福尼亞、夏威夷、華盛頓和佛羅里達4個州。
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引用了美國大學統計的數據稱,美國野雞大學每年授予的學位證書,95%給了中國人。中國目前是最大的受害國。
它建議,我國政府應提早考慮成立有關的多邊合作機制,或者為建立專門的合作機制奠定基礎,積極推動建立一個能夠規范國際留學市場的高效調節管理機制,從而有效避免或減少野雞大學等各種不規范或違法機構的存在,保護跨境教育學生的權益。同時,教育相關主管部門應積極開展全球留學市場合作,充分利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現有的平臺,及時把全球每年出現的各國“野雞大學”名單公布出來。另外,也要嚴厲打擊學歷造假行為,對于公職人員的文憑造假,尤其應該嚴厲懲處。(記者董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