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佛州將把補救教學變成選修 2013年10月07日 04時訊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學院杰克森維爾分校(Florida State College at Jacksonville)的新生必須參加數學、英文和閱讀能力測驗。約70%最后得修一門以上的補救教學課程(remedial courses)。至少目前是這樣。5月份時,州議員投票決定把這類有些學生視為很難通過的課程,規劃為可讓大部分學生選修的課程。從明年開始,佛羅里達州的高中畢業生和現役軍人將可以選擇是否要修這些課,甚至可以選擇要不要參加這類評量---學生是否具備就讀大學課程的測驗。
這樣的可能性為全州28所社區學院及州立學院帶來一陣焦慮,這些學校全都採用開放式入學(open admission)。這些學校怕的是:將涌進一群根本尚未準備妥當的學生來就讀,癱瘓初階課程,并且造成原本就念的比較吃力的學生成績不及格。
這些學院已經變成全美爭論補教教學的戰場,目前的補救教學模式已經行不通了。目前已有好幾個組織--包括「完成美國大學教育」協會(Complete College America)、為未來鋪路(Jobs for the Future),這兩者都獲得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以及光明基金會(Lumina Foundation)的贊助--推動減少學生上不計學分補救教學課程的人數。基于目前的補救教學成效不大,這些團體已勸說康乃狄克州、田納西州及其他州的州議員,希望能通過法律,讓更多學生可以直接修計入學分的課程。
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Columbia University's Teachers College)的社區學院研究中心(Community College Research Center)主任貝利(Thomas R. Bailey),在佛州州議會前作證時表示贊成改革補救教育,可是他也同意把補救教學課程改成選修又太過份了。同時也是教師學院經濟學以及教育學教授的貝利指出,「如果把大學課程的門完全打開,你會收到更多根本無法負荷這些課程的學生。」他說,「大學得想辦法處理中途輟學的學生。」這也是佛州社區學院在思考、找答案的眾多問題之一。教育學者正準備重新規劃課程,這樣一來教師才有能力教各種能力水準的學生。 教育學者指出,讓學生有所進展的目標是好的,可是前提是學生得先具備這個能力,而不能只是讓他們自己選擇不上課。杰克森維爾分校的代理校長,也是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佛州將把補救教學變成選修 佛羅里達學院系統前任總校長及前英文系教授的哈科博(Willis N. Holcombe)表示,「我們很擔心學生來只是說:『我沒問題,讓我試試看。』你可能打算教五段的散文寫作,可是他們卻連一個完整的句子都寫不出來。」現在,學生得先通過補救教學課程,才能修習可計算學分的課程。該校學術及教學計畫發展主任維茲(Kathleen Ciez-Volz)表示,很遺憾有的學生只停留在這個階段上不去。「學生留在發展教育里越久,成功唸完的機率就越低。」她說,敦促學生可能有效,可是這個方法可能不適用于數學和閱讀能力非常差的學生。
不過,佛羅里達州立學院的各校園和中心都有設置幫助補救教學學生完成學業的計畫,幫助他們進步。
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佛州將把補救教學變成選修 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