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大學學貸可望恢復以往的利率 2013年10月07日 04時訊
美國國會經過協商同意在未來幾年提供學生與家長更好的學貸利率。然而,若整體經濟好轉,學貸利率也可能會隨之調整高一點。參議院把學貸利率與經濟市場綁在一起,并期待于7月底前完成定案,讓學生秋季回到校園時就能享有較優惠的學貸。這次協商的新制將讓大學生于這個秋季可以享用3.9%的學貸利率。研究生則可使用5.4%的學貸利率,至于給家長的優惠則是6.4%。這些利率當經濟好轉時可能會隨之調漲。參議員們努力于停止史達佛學貸(Stafford loans)的調漲,因為自2013年7月1日起,新的學貸利率從3.4%調漲成6.8%。目前美國國會已經阻擋了本于7月1日將變成雙倍的學貸利率。根據財務預測,今年入學的大學新鮮人可以在利息上省下大約3,300美元。
整體而言,這個新制可受惠2015學年的學生,但明年春季離開學校的學生是否可享有這個優惠的利率則需視美國的經濟狀況而定。雖然國會達成這樣的協議,但還是有一些能否實行的風險。在今年秋季重寫美國高等教育法案時,這個協議還會被再次審核。有些持反對意見的參議員認為,這樣的優惠利率可能只能維持一兩年,但最終因財政吃緊的問題,學貸利率終究還是要調漲到6.8%以上才行。
在這個協商過程中,民主黨替大學生爭取到一個保護措施:大學生學貸的利率最高不可超過8.25%、研究生的利率不可超過9.5%、家長則以10.5%為最高的學貸利率。
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估計,利率在未來的10年內并不會超過這些上限。另一個分析則預測,今年秋季入學的學生在畢業時可在利息方面省下3,325美元左右。
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2013學年將需要發出2,100萬美元的學貸。學生在求學過程中通常會結合多種學貸選擇,包括有補助與沒補助的學貸方案。許多專家已經對學生需背負的貸款越來越高的現象發出警訊,而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學生承受的貸款也開始拖垮美國的經濟。舉例來說,剛畢業的新鮮人越來越沒有能力買房子,主要原因就是學貸的負擔太沉重了。
另一方面,學貸利率越來越高也是受到高等教育學費調漲的影響。根據大學教育局(College Board)最新的數據,4年制公立大學的學費在過去的5年內已經漲了27%。僅僅于過去1年,大學學費就漲了快5%,今年全美學費的平均已達8,655美元。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大學學貸可望恢復以往的利率只有三分之一的全職學生付得起這樣的學費,大部分的學生則是需要獎學金、補助金、學貸、或者是聯邦退稅和減稅來繳付學費。這樣平均下來實際繳付的學費大約為2,910美元,但這個平均數字還在不斷攀升中。值得注意的是,學費只是大學開銷的一部分。如果包括住宿以及出國,公立大學的平均開銷是1萬7,860美元,學生扣除補助需要實際負擔的平均金額1萬2,110美元。
至于私立的4年制大學,平均每年的學費是4萬美元,而學生透過其他減免管道后,需自行負擔部分的平均金額則是2萬3,840美元。
這個降低學貸負擔的新制是由美國國會兩黨協商而定,共和黨與民主黨的黨主席都可接受目前的計畫。新的學貸制度也讓學貸的利率跟經濟市場之間起了重要的連結。由于目前學生的學貸壓力太高,降低日漸高漲的學貸負擔是美國國會內兩個政黨樂見的。
大學生通常在返回校園之前并不會簽下學貸合約,因此美國政府還有時間讓學貸利率在學校開學之前調降。學生若在7月1日起已于夏季課程使用了學貸,在秋季之后他們的學貸利率會根據法規調降。
使用這個新制后,預估在未來的10年內赤字將減少7億1,500萬美元。
參考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美國大學學貸可望恢復以往的利率 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臺灣教育的起源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