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巴黎索邦大學研討會及音樂會于外國文化週隆重舉行 2013年10月07日 04時訊
為促進臺法音樂學及漢學跨領域交流,推廣臺灣學術研究力與臺灣文化藝術創造力,我教育部補助巴黎索邦大學研究中心(Maison de la Recherche)于法國巴黎外國文化週活動期間,于9月26、27日在該校國際會議廳舉辦音樂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并配合研討會內容,于9月26日晚間假巴黎索邦大學里希留音樂廳(Amphitheatre Richelieu)舉行臺法交流音樂會,由臺法音樂家共同演出。
這場研討會是由我留法音樂學人廖慧貞及巴黎索邦大學教授威利(Jean-Jacques Velly)共同籌劃,邀請研究以中華文化為創作靈感的法國音樂作品學者,以及研究20世紀初期中華與法國文化交流的漢學家共同參與。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陳漢金教授及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系連憲升教授也受邀出席研討會,作30分鐘的學術發表。音樂會曲目則包含馬勒的大地之歌、法國當代作曲家、臺灣作曲家蕭泰然作品,及臺灣民謠。
巴黎索邦大學(Universite Paris-Sorbonne,又稱巴黎第四大學)前身為1257年 Robert de Sorbon創辦之學院,當時主要目的之一為教授神學,不久即成為歐洲知識份子薈萃之地。1622年,當時的校長,也是后來的大主教里希留(Cardinal Richelieu)開始校舍的重建與現代化。1968學潮后,巴黎大學(Universite de Paris ) 于1970年分為13個大學,巴黎索邦即為其中之一,以藝術、人文、語言等為主要範疇。而巴黎外國文化週活動起源于2002年,由派駐巴黎的46個外國文化中心或相關協會所組成的巴黎國際文化中心論壇 FICEP (Forum international des centres etrangers a Paris)所策劃,旨在推廣各國文化藝術、尊重多樣性文化、提倡文化的互動與對話。因此教育部補助這場研討會結合外國文化週活動,在推廣臺灣音樂研究與創作上,意義非凡。
研討會首日,駐法國代表處呂慶龍大使受邀于開幕式發表臺法關係演說,教育組陸美珍組長也出席會晤相關學界人士。校長代表皮卡爾(Francois Picard)及威利教授于宣布會議開始的引言中,除介紹研討會內容,特別感謝中華民國教育部及駐法國臺北代表處大力支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