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奧地利學校及幼稚園因應核災發生之措施 2013年09月13日 12時訊
奧地利雖為非核家園,但鄰近之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境內設有核電廠,因而針對核電廠如果發生意外事故,奧地利境內各級學校都訂有應變因應措施,這尚包括了學前教育階段的幼稚園與托兒所。
在奧地利,家長在一開始送學童至學校、幼稚園或托兒所時,即須表示是否同意在核災發生,由校方給予學童第一個碘片。這是因為若發生核子事故,將會釋出浮塵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放射性碘,而放射性碘會在空中漂浮,并經由呼吸進入人體,容易在人體的甲狀腺堆積,引發甲狀腺癌。碘片即碘化鉀的通稱,若在核災發生時能及早服用碘片,就可以阻止遭輻射污染的碘進入人體的甲狀腺。
因此,倘若學童在核災發生時是在學校、幼稚園或托兒所,即須盡速攝取碘片,讓甲狀腺充滿正常的碘,以阻擋放射性碘的吸收;至于何時應給予學童碘片,則是依據奧地利健康負責單位的公告通知,而給予碘片的天數也是依據官方的公告及學童在學校、幼稚園及托兒所的時間而定。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