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歐洲成為M.B.A.的進修新據點 2013年09月07日 06時訊
不同于多數的商學院學生,馬哈茂德(Junayd Mahmood)沒有根據M.B.A.(工商管理碩士)招生博覽會的資料列出一個夢想學校的清單來選擇,他只有申請一個學程。在德國留學的M.B.A.學生中,他的選擇代表著一個正在興起的潮流:許多國際學生決定到歐洲修讀更國際化、也更便宜的M.B.A.學程。來自紐約中城區的馬哈茂德說:「地理位置不是我選擇學校的依據,我不認為在哪里畢業會是影響我就業的因素」,他選擇在柏林的歐洲管理與科技學院(Europea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進行國際網絡與實習課程。這里的學費是2萬9,000或3萬7,000歐元,修業期限只需要一年,除了學費之外,房租也比美國的大城市便宜。 M.B.A.傳統上被視為是"美式學位",而德國也開始推出這類課程,以便和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等其它歐洲國家競爭。歐洲管理與科技學院的校長羅橋爾(Jorg Rocholl)說:「德國成功撐過經濟危機,我們也因此獲益」。這所學校位在重整的東德國務院大樓(East German State Council),在科隆另有一個較小的校區,E.S.M.T.商學院在2002年創立,有多家德國大公司投資,包括了寶馬汽車、戴姆樂、SAP、西門子、德意志銀行等。儘管主要的合作銀行來自德國,這所學院仍以國際化的視野自豪。此校以英文授課,任教的32位教員來自19個不同的國家,只有12%的學生是德國人,23%來自其它歐洲國家,其它的38%來自亞洲,23%來自北美。 2012學年度,歐洲管理學院的碩士班學程收到9萬封G.M.A.T.(商業管理研究所入學考試)成績單,比2008年增加了45%,也刷新了記錄。而其中德國學校收到的成績單數量成長了330%,約有6,000份。雖然寄發成績單的多寡不能完全反映出申請者數量的成長,有多少學生入學,或是多少學生畢業,但至少代表有許多學生考慮要申請歐洲的M.B.A.學程。 儘管多數的學生仍然以被認為是「M.B.A.勝地」的美國學校為目標,但這個趨勢也開始改變了。2004年,西歐地區的G.M.A.T.考生中,有43%將成績單寄到美國的學校,而2012年只剩下28%。許多美國籍學生也嚮往著到歐洲求學可以獲得的海外經驗。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歐洲成為M.B.A.的進修新據點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在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法國均有分校) 于1959年在法國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校區成立歐洲第一個M.B.A.。此校的推廣、招生與獎學金部門主管貝蘭(Pejay Belland)指出:「為了達成經濟成長目標,以維持和平的情勢,歐洲勢必得有自己的商業學程」。而這些讓M.B.A.課程有機會成長的因素,在今日一樣重要。二次大戰結束后的第15年,INSEAD招收了第一批國際M.B..A學生,他們來自14個國家,參與的課程用英語、法文、德文授課。 除了歐洲發展經濟的需求外,另一個讓商業學程成功的因素是,多數學校是由私人資金創立,不受國家的教育法令管制,因此各校可以自定課程,而不會受到法規干擾。德國專家們指出,由私人資金辦理的學士后教育機構在德國比例偏低,除了曼海姆商學院(Mannheim Business School)這類附屬于公立學校的機構以外,多數的M.B.A.課程并不依賴公部門的資金。 雖然德國一直被視為是歐洲的「經濟發電廠」,但德國學校的M.B.A.課程全球排名,直到最近才開始提昇。2012年的經濟學人的M.B.A.課程排名中,有兩間德國學校被列入前十名,這個數字在2005年還掛零。 為了配合歐洲其它國家的制度,德國的學制最近由傳統的單一學位轉為學士、碩士分行。這樣的轉變有利于和歐洲其它國家的學校接軌,讓德國的M.B.A.學程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 在德國就讀的美籍學生馬哈茂德雖然仍將目標放在北美市場,但他將先在柏林創業。因為「這里有很多新創公司的機會!」參考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