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調查顯示:美國80%高中及大專生打工 2013年09月07日 06時訊
依據美國花旗集團(Citigroup)及「17歲雜誌」(Seventeen Magazine)最近聯手合作調查,每5名高中或大專階段學生中,就有將近4名一邊讀書、一邊從事半職,甚至全職工作,平均在學期中每週打工的時數為19個小時。
花旗集團管理人員Linda Descano認為,這代年輕人親身經歷2008年的大蕭條,看到經濟衰退如何打擊他們的父母,對他們而言,彷彿就是敲了一記財務警鐘。「17歲雜誌」主任編輯Ann Shoket也表示,這代的青少年們早早就開起了部落格或影片製作公司,盤算著在離開大學前,就能開始他們自己的職業。
另一方面,現實面的理由也可以解釋成因為父母給的資助減少了,所以年輕人們不得不自己想辦法。
全美最大學生貸款機構沙利美公司(Sallie Mae)之前所作另一份調查顯示,因為許多家庭仍陷在財務的泥沼中,美國家長雖仍支付大部份的上大學費用,但額度從2010年的47%,降到2011年的37%,再加上近年來大學學費高漲,因此學費及生活住宿費等的開銷,根據聯邦教育部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經通貨膨脹調整后,在2010-11學年度,公立大學支出較10年前上漲了42%,全美平均達到1萬3,600美元,私立非盈利學校支出上漲31%,達到3萬6,300美元。
往好的一面想,這代的年輕人在學期間就進入職場,當他們畢業時,就可以自行創業;現年27歲的紐約大學畢業生David Greenberg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大學期間在一家房產金融公司每週工作20個小時以上,存下了一些錢,踏出校門時,就開了一家家教補習公司。
不過,儘管學生們打工將近20個小時,但賺來的錢絕大多數都不是用來付學費,調查顯示,22%的學生由家長支付學費、41%靠政府財務援助、18%自籌、16%有獎學金支付。另外,62%的學生設定預算控制開銷,77%負責自己的信用卡支出,只有電話帳單(占60%)是由父母買單,因此打工錢大部份都用在支付生活開銷。
從調查中也可看出,77%的學生表示費用支付在他們申請大學過程中,是一項最重要的考慮項目,1/3的學生甚至認為財務方案是他們決定進入那一所大學的最重要因素。花旗集團的Linda Descano認為:「美國青年負擔更多的財務責任,代表他們會更認真看待自己的教育機會。」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調查顯示:美國80%高中及大專生打工資料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