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大多數的美國老師自費買教具 2013年08月16日 03時訊
當暑假結束,美國學生回到學校上學的時候,他們會發現教室裏已經裝飾完畢,各種文具像是鉛筆、蠟筆和紙張一應俱全。然而他們并不知道這些教具有一半是老師花自己的錢買來的。根據一項最新出爐的美國調查報告指出,全國公立學校老師花在教具上的錢,竟有一半是老師們自己出的。
這項數據是由美國教具協會(National School Supply and Equipment Association)所公布,他們發現,在2012到2013學年度,全美國的老師約花費32億美金購買各種教學必需用品及材料,其中16億是老師自付的。
如果把自付額的花費平均分配下來,美國老師每個人一年會花198美元在教學材料上,花149美元買文具,然后再花139美元買其他課堂用物品。光是上個學年度,每位老師的自付額竟高達485美元,將近新臺幣一萬五千元。該協會表示,有超過99%的老師在受訪時表示自己曾出錢購買教具,而且這個比例逐年上揚。更有一成的老師表示,自己一年會花1,000美元以上自費購買教具。
綜合該協會的調查資料顯示,大部份老師會在便宜的折扣商店購買這些教具,比例從之前2006年的30%上升到今年的55%。只有不到10%的老師會在專門的教具店自費購買教具。也有不少老師開始在網路上自費購買所需要的教具,比例也在上升當中。
網路除了提供比較便宜的教具之外,老師也從網路下載免費的輔助教材。八成的老師表示自己會在網路上尋找并下載數字及拚字作業給學生練習,四成的老師則是下載學習游戲,其他少數老師則是下載教室用的節慶裝飾、地圖及其他內容。
這份調查是針對400名國小、國中及高中老師所做的訪問。有25%的老師表示,有時候家長也會被學校要求捐助學童們的課堂教具。這個比例和2010年的40%相較已有下降趨勢。
有報導指出,在2013-2014學年度,有些州的教育部門會提供教具經費給老師, 每人一年有150到275美元不等的額度。然而,老師們一年平均的教具花費約為945美元,補助經費遠遠不敷需求。許多學區更因為經費緊縮,必須大砍文具補助費,這也讓許多學校都寄望透過募款及募捐的方式,獲得金錢及文具的捐助來支應教學的需求。這些捐助通常都來自于教會、公民團體、學校團體及家長等等。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大多數的美國老師自費買教具根據報導,即使公有經費不足,老師們的教學熱情是他們愿意自掏腰包購買教具的原因。有老師表示,她自費購買的數學光碟和拚圖成功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成果。她也表示,教室像是她的第二個家,她希望學生們感覺到溫暖和歡迎,讓他們想待在教室裏。即使沒有人要求她這幺做,她也愿意買些額外的教具和裝飾,讓教室變成更適合的學習環境。
資料
【臺灣教育部 - 新聞資訊】大多數的美國老師自費買教具 )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