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報道 高考(微博)雖過,今年各大考點外那群“棄考生”的吶喊打氣聲仍縈繞耳邊。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今年高考全國棄考學生約100萬人,其中出國留學(微博)者近20萬人。在(廣東省)廣州中考考場外,同樣有這樣一群稚氣未脫的棄考生,他們的名字大多數被學校提前掛在了光榮榜上,用以吸引“小升初”的學生和家長。
廣州市招考辦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廣州共有114,173名考生參加了初中畢業生基本信息填報,但參加統一錄取升學的考生數僅113,240人,填報升學志愿的更只有112,641人,比畢業生總人數少了1532人。
業內人士分析,國外留學低齡化的趨勢是中高考“缺考”人數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洋高考”“洋中考”同樣是千軍萬馬齊涌時,這條繞開國內升學“獨木橋”的捷徑是否還那么好走?
國內中考比洋中考風險大
“中考了,我本應是考場里的主角,現在卻成了考場外的配角。”初三學生郭嘉杰最近更新了QQ狀態。
就讀于廣州海珠區某省一級民辦初中的他,早在今年4月就拿到了加拿大一所私立高中的錄取通知書。這幾天,他就成了“陪考大軍”中的一員。
“廣州11萬多的考生爭6萬多個普通高中學位,辛辛苦苦拼下來還有一半人考不上高中。”阿杰總說自己很幸運,以他在年級里排150名左右的水平,想考上廣州的重點高中是一件冒險的事。
他的擔憂是現實的。廣州市招考辦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廣州普通高中的錄取率都在五成多,而能考上國家、省、市一級示范性高中的考生僅有兩成多。
對此,阿杰的父母也早已做了準備。兩年前,夫妻倆便開始籌劃將孩子送到國外讀高中。“起初我還舍不得走,后來發現爸媽很有遠見。”郭嘉杰口中的“后來”是指今年初廣州的中考改革風波。
按照當時初擬的意見稿,高中分區招生和指標到校兩項改革對阿杰都有切身影響——在越秀、荔灣和海珠3個老區中,他所在的海珠區優質學位最少。倘若分區招生,他要考越秀、荔灣的區屬示范性學校將受跨區生比例限制。示范性高中倘若實行30%指標分配,可考的優質學位名額也將變少。如此一來,像他這樣的中等生要上重點高中將更艱難。
阿杰記得,當時班上有不少同學為此考慮放棄中考,提前出國留學,其中不乏低年級的師弟師妹。剛上初一的邱韻彤就在其中。
跟阿杰有所不同,就讀于重點班的韻彤從未跌出過班級前十,擁有越秀區戶籍的她也不受分區招生的困擾,但這個優等生還是擠進了各大留學咨詢會的人潮。在韻彤的媽媽黃女士看來,這些變幻莫測的政策如同一個定時炸彈,即便設了緩沖期,也會對孩子的前途造成威脅。
更重要的是,提前準備留學這一決定,也合韻彤本人的心愿,她說:“因為國外高中有更多自由學習的空間。”
阿杰與韻彤的抉擇并非個例。據廣州一家留學機構提供的數字顯示,今年初咨詢出國讀高中事宜的學生同比增長了10%,截至今年4月,初中生申請海外留學的人數已約占總體申請人數的40%,其中以申請美國、加拿大、英國的居多。
多數洋高中比洋大學易考
“如果說,中國學生是為了逃避國內高考的壓力而棄考出國,那么提前在初中出國留學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逃避在國內備戰洋高考的壓力。”高級留學顧問王紅如此評價。
事實上,在眾多親歷者看來,在國內備考SAT(美國高考)的壓力絲毫不亞于國內高考。
不久前,一個《2個月考上SAT2300分的方法》的帖子在網上被瘋狂轉載,該方法為那些想出國的高中生列了一個攻破SAT的時間表:傍晚6時-9時背單詞,11時-凌晨4時閱讀,早上4時-6時睡覺,睡完覺去學校上課。
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考過了SAT的小陳認為這一點也不夸張,他目睹了一位女同學如何“玩命”似地背單詞。“每天只睡2個小時,困了就吃辣椒,考完整個臉都腫了,慘不忍睹,可她卻說用40天的艱辛換40年的幸福很值得。”小陳一臉無奈。
天河中學的孫仕凜也經歷過每天只睡4個小時的備考日子。去年1月第一次考完SAT,因為成績不理想,他加入了“刷分”大軍。“在國內考SAT要去香港,我去年去那考了4次。大家都說,香港博覽館這個當地最大的考點之一就是個‘萬人坑’。”
在這樣的萬人爭奪戰中,外國大學所認可的SAT分數也隨之水漲船高。學生們說,以前考2100分能上排名世界前20的大學,會被人稱為“考神”。現在考到這個分數也只能上前35名的學校了,“不算什么稀奇事。”
中國學生的成績甚至讓國外的教育者覺得“不可思議”。去年6月,孫仕凜的SAT成績還只有1650分,“刷”到10月最后一次考試時,成績已達1950分。因為前后分差較大,他的成績被推遲了一個月公示。“中國學生刷分成風,如果分差太大,美國方面會懷疑作弊,然后進行審查。”
不過,若是提前在初中階段申請出國,上述這些瘋狂和風險都會大大弱化。
“申請國外高中對語言成績的要求要比申請大學低得多,他們更看重初中階段的平時成績,一般平均分在75分以上,就可以申請到不錯的學校。”王紅說,最難申請的是美國頂尖的私立高中寄宿學位,需要托福和SSAT(美國中考)成績,但除此以外的大部分美國高中則只需提供相對簡單的SLEP成績,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就更寬松,對托福、雅思等無硬性要求。
于是,沒有徹夜苦背,無須瘋狂“刷分”,成績平平的郭嘉杰拿著雅思5.5分的成績單,踏入了加拿大一所口碑不錯的私立高中。
中教國際化助長低齡留學
“事實上,即使國外高中的入學門檻再低,倘若學生們在封閉單一的教育模式中成長,也難以擁有出國留學的動力和能力。”有專家指出,留學低齡化產生的根源,是傳統教育的國際化轉型。
廣州市執信中學從去年起就與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合作,探索開辦PCP國際課程。該課程班起步僅4個月,學生的SAT平均分已達1853分。
與留學機構開設的課程不同,執信的PCP國際課程并不排斥國內課程。學生除了要學托福、SAT等國外課程外,還要修滿國內課程學分。到了高三,課程班中的優秀學生還將赴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深造一年,畢業升學瞄準世界一線名校。
在廣州,如執信中學這樣引入“雙軌制”模式開辦國際課程班的公辦高中目前已超過20所,部分學校的畢業生還可擁有中外雙學籍。而廣州外國語學校、廣外外校、廣大附中等多所學校的初中部亦加入了辦國際班的行列,每年招收大批英語特色生。
為何歷來看重升學率的中學,會樂意將尖子生“送出去”?其中官方評價標準的轉變在其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去年廣州市教育局對普通高中畢業班的評價首次增加了“留學生加分”項,打破了以往僅看國內大學升學率的單一標準。
雖然在今年的新標準中,給予考入世界300所頂尖大學的學生加分從每生1.2分下調為0.8分,并設置了每校僅能為20名留學生加分的上限,但各校的國際化辦學熱情并未因此褪減——上月,廣雅中學、廣鐵一中等名校又相繼宣布在今秋開招國際課程班。
那么,在國內高中課程接軌國際之時,又是否能為留學低齡化“降溫”?
“目前初中生申請留學的數字還在攀升,但隨著高中國際課程的成熟以及這種雙學籍制的普及,是否會留住有意申請國外高中的學生,仍有待觀望。”王紅說。
不過,邱韻彤的母親黃女士坦言對這些國際班“沒有太大的信心”。“在國內高中開國際班很難擺脫應試教育的思維,且不說外聘老師的水平如何,起碼在國內學習沒有國外的語言環境。”她更為看重的是國外高校對本地高中畢業生有較高的認同度,其招生名額也比留學生要多,“即便SAT沒能考那么高分也有機會上名校。”
“與其花10萬元一年在國內讀,還不如多花一點提前出去適應。”她說。(畢嘉琪 賴競超 劉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